别在成长股股票高峰买入
admin
|1974年6月,当威廉·欧奈尔公司将115美元的施乐列入避免买入或是卖出名单时,没有人认同它的观点。截至当时,施乐一直是最神奇的成功者之一,并且被机构投资者广泛持有。但是,我们的数据显示,施乐的股价已经过了最高点,跌势即将浮现。同时,施乐的股票也已经被“过量持有”了,施乐仍然是那一年机构投资者持有量最多的一只股票。然而,当其股价骤跌,施乐公司当时的真实状况也就呈现出来了。
在这一事件中的正确决策,引发了机构投资者对我们的机构服务公司的广泛关注,也为我们在纽约市赢得了第一个大型保险客户的信任,该公司曾持续购买施乐的股票,直到施乐的股价下跌到只有80美元时,它才采纳了我们的建议将其卖出。
1998年当我们将吉列(另一只“圣牛”)列入我们的剔除名单时,同样遭到了很多反对,因为在吉列股价跳水之前,曾一度接近60美元。2000年11月9日,我们在新计划书中剔除了安然,当时它的股价高达72.91美元。然而,6个月之后安然股价就跌到45美元;又过了6个月,甚至连5美元都不到,安然公司最终濒临破产。
表8-1是2000年我们的NSMI机构服务从买入名单中剔除的部分科技股,而当时大部分分析人士却错误地呼吁投资人买进。其中的教训就是:不要被广泛认同的股票表象或是分析人士的“逢低买进”的“忠告”所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