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
手机网
启财网网站欢迎您!
广告
主页 > 诗词 > 名家 > 正文

渭川田家,西施咏(王维),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五言古诗

2024-06-28 17:15 来源:未知 作者: admin
分享到
关注启财网在线: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启财网在线客服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夕阳映照着安静村庄,深巷里归来成群牛羊。
老人惦念着放牧小儿,倚着杖棍在门口眺望。
麦苗开花野鸡啾啾啼,春蚕休眠桑叶已采光。
田夫们扛着锄头回家,相见时依依说短道长。
我多么羡慕农家安闲,不由得把《式微》歌吟唱。
【评点】
本诗是一首田园诗。诗人用白描手法描写了初夏傍晚宁静和谐的景色,表现了农村生活的闲逸自得。这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家生活图景也是诗人闲适心境的反映。渭川,即渭水,又称渭河。
本诗的核心为一个“归”字。诗人一开篇,首先描绘了夕阳映照村落的景象,渲染出苍苍暮色的浓烈氛围,作为全诗的总背景。随后,诗人用一个“归”字,描写了牛羊缓缓回到村里的情景,让人不禁想起《诗经》中的几句诗:“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人痴痴地看着牛羊回到村里,直到牛羊消失在深巷中。
正在此时,诗人见到了更加动人的情景:柴门之外,一个慈祥的老者手拄拐杖,正等候着放牧回来的小孩。这样一种质朴的感情,深深触动了诗人,好像他自己也享受到了牧童回家的乐趣。刹那间,他感觉这田野上的所有生命,在这日落时分,似乎“皆在思归”。所以又写下“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四句,这四句更着重于体现“思归”的情愫。
诗人亲眼看到这一切,不禁联想起自己的处境及遭遇,内心充满感慨。自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宰相张九龄遭人排挤而离开朝廷后,诗人深深感到政治上失去依靠,进退维艰。在这种心情下,他来到田野,看见众人都有所归,只有自己没有归处,怎么能不羡慕而怅惘呢?因此,诗人慨叹道:“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式微》为《诗经·邶风》里的一篇,诗人反复吟叹“式微,式微,胡不归”,是借此表达自己非常想隐退田园的心情。这两句不但在意境上同首句“斜阳照墟落”相呼应,而且在内容上也与“归”字相合,令写景和抒情紧密结合在一起,点明了全诗的主题。读完最后一句,才明白诗人在前面着重写“归”,原来是为了以“人皆有所归”来反衬自己“无所归”;以他人都能及时、自在、欢悦地归去,反衬自己隐退太晚和混迹宦途的孤苦、愁闷。本诗的最后一句,可以说是整首诗的重心及灵魂之所在。

西施咏

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美丽容貌天下人珍重,西施女哪能长久低微?
早晨还是越溪的民女,晚上已成吴宫的贵妃。
贫贱时不比别人特殊,显要后才感觉到稀奇。
招呼女佣人替她搽粉,用不着自己打扮穿衣。
吴王宠爱更娇态迷人,爱怜过度竟不明是非。
过去一起浣纱的同伴,不能够一同乘车回归。
奉劝西施邻家的女子,怎能够效法西施之美?
【评点】
这首诗借咏赞西施,比喻为人。本诗描写古代美女西施,赞颂西施的美艳绝伦不可仿效。西施,又称西子,名为夷光,春秋战国时越国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当时越国臣服于吴国,越王勾践身卧柴薪、口尝苦胆,谋求复国。在国家危难之时,西施将身许国,由越王勾践敬献给吴王夫差,成了吴王最宠幸的妃子。吴王因为迷恋西施美色,无心朝政,最终成了孤家寡人。吴国最终被越国所灭。相传吴国灭亡后,西施和范蠡一起泛舟五湖,不知去向。西施和杨贵妃、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于首位,成为美丽的化身及代名词。
在本诗中,诗人借西施由浣纱女到吴宫妃,由低微卑贱到无比尊贵这种偶然的命运变更,来讽喻有才能之士只能凭借偶然机遇获得君王看重的社会现实,抨击了不重才学重机遇的不平世态。恰如陈子昂曾经在《隗君》诗里所写的“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诗人也在本诗中深深感慨“伴明君,做贤臣”这种际遇的难得。“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两句诗,对那些趋炎附势、平步青云的权贵进行了严厉的讽刺,表达了诗人宦途失意、壮志难酬的愤慨。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四句,写西施有倾国倾城的美貌,不可能长时间处于低微地位。接下来,“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六句,写西施一旦获得君王的恩宠,身价便一下子高出百倍。“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四句,写容貌太差的人,想效法西施之美简直是自不量力。全诗语句尽管浅显平淡,但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里写道:“写尽炎凉人眼界,不为题缚,乃臻斯诣。”这句评价颇为中肯。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北山高耸悠悠的白云里,住在那里多么安闲欢悦。
为了眺望你才试着登高,我的心也随着秋雁飞去。
烦愁总是由于黄昏引起,登高兴致因为清秋激越。
常看见山下归村的行人,走过沙滩后在渡口停歇。
远望天边的树木像荠菜,俯视江边沙洲状如明月。
何妨带着美酒到山里来,开怀畅饮共度重阳佳节。
【评点】
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眺、怀念友人的诗。张五,名子容,隐居于岘山以南约两里的白鹤山。孟浩然的田园庐舍离岘山不远。因此,诗人登上岘山对面的万山遥望张五所在之处。在这首诗中,诗人描绘了清秋薄暮登山所望的美好景色,抒写了淡淡的忧愁,表达了对友人的真挚思念。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可谓“情飘逸而真挚,景情淡而优美”,不愧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的开篇两句,是诗人从晋代陶弘景的《答诏问山中何所有》一诗中化用来的。陶诗原句为:“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诗人则用“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两句,点出隐居的愉悦。
三、四两句进入正题。“相望”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为寄托思念,诗人登山远望,但却望不见友人,只看见南飞的北雁。于是,诗人的心随鸿雁而去,消逝在遥远的天际。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浑然一体。
五、六两句,诗人将愁怪于本不相干的清秋,让这两句诗变得耐人寻味:雁去黄昏近,淡淡哀愁从诗人心头泛起,诗人不去管这哀愁的真正由来,却怪罪于周围清秋薄暮的山色。
七、八两句写诗人登山俯望,看到那劳累了一天的村民三五成群地归来,坐在渡头的沙滩上歇脚。这两句使全诗的闲逸之情顿出。
九、十两句写远景所见。诗人眺望开来,天边的树看上去活像是荠菜,而那江畔的沙洲状如弯月。
最后两句呼应开头,既点题之“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又写出了诗人的希冀。
诗人登高怀友,望飞雁而寂寥,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自然希望友人前来一起共度佳节。全诗细细品来,耐人寻味。

广告

热门搜索

相关文章

广告
|名家 频道

渭川田家,西施咏(王维),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五言古诗

admin

|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夕阳映照着安静村庄,深巷里归来成群牛羊。
老人惦念着放牧小儿,倚着杖棍在门口眺望。
麦苗开花野鸡啾啾啼,春蚕休眠桑叶已采光。
田夫们扛着锄头回家,相见时依依说短道长。
我多么羡慕农家安闲,不由得把《式微》歌吟唱。
【评点】
本诗是一首田园诗。诗人用白描手法描写了初夏傍晚宁静和谐的景色,表现了农村生活的闲逸自得。这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家生活图景也是诗人闲适心境的反映。渭川,即渭水,又称渭河。
本诗的核心为一个“归”字。诗人一开篇,首先描绘了夕阳映照村落的景象,渲染出苍苍暮色的浓烈氛围,作为全诗的总背景。随后,诗人用一个“归”字,描写了牛羊缓缓回到村里的情景,让人不禁想起《诗经》中的几句诗:“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人痴痴地看着牛羊回到村里,直到牛羊消失在深巷中。
正在此时,诗人见到了更加动人的情景:柴门之外,一个慈祥的老者手拄拐杖,正等候着放牧回来的小孩。这样一种质朴的感情,深深触动了诗人,好像他自己也享受到了牧童回家的乐趣。刹那间,他感觉这田野上的所有生命,在这日落时分,似乎“皆在思归”。所以又写下“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四句,这四句更着重于体现“思归”的情愫。
诗人亲眼看到这一切,不禁联想起自己的处境及遭遇,内心充满感慨。自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宰相张九龄遭人排挤而离开朝廷后,诗人深深感到政治上失去依靠,进退维艰。在这种心情下,他来到田野,看见众人都有所归,只有自己没有归处,怎么能不羡慕而怅惘呢?因此,诗人慨叹道:“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式微》为《诗经·邶风》里的一篇,诗人反复吟叹“式微,式微,胡不归”,是借此表达自己非常想隐退田园的心情。这两句不但在意境上同首句“斜阳照墟落”相呼应,而且在内容上也与“归”字相合,令写景和抒情紧密结合在一起,点明了全诗的主题。读完最后一句,才明白诗人在前面着重写“归”,原来是为了以“人皆有所归”来反衬自己“无所归”;以他人都能及时、自在、欢悦地归去,反衬自己隐退太晚和混迹宦途的孤苦、愁闷。本诗的最后一句,可以说是整首诗的重心及灵魂之所在。

西施咏

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美丽容貌天下人珍重,西施女哪能长久低微?
早晨还是越溪的民女,晚上已成吴宫的贵妃。
贫贱时不比别人特殊,显要后才感觉到稀奇。
招呼女佣人替她搽粉,用不着自己打扮穿衣。
吴王宠爱更娇态迷人,爱怜过度竟不明是非。
过去一起浣纱的同伴,不能够一同乘车回归。
奉劝西施邻家的女子,怎能够效法西施之美?
【评点】
这首诗借咏赞西施,比喻为人。本诗描写古代美女西施,赞颂西施的美艳绝伦不可仿效。西施,又称西子,名为夷光,春秋战国时越国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当时越国臣服于吴国,越王勾践身卧柴薪、口尝苦胆,谋求复国。在国家危难之时,西施将身许国,由越王勾践敬献给吴王夫差,成了吴王最宠幸的妃子。吴王因为迷恋西施美色,无心朝政,最终成了孤家寡人。吴国最终被越国所灭。相传吴国灭亡后,西施和范蠡一起泛舟五湖,不知去向。西施和杨贵妃、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于首位,成为美丽的化身及代名词。
在本诗中,诗人借西施由浣纱女到吴宫妃,由低微卑贱到无比尊贵这种偶然的命运变更,来讽喻有才能之士只能凭借偶然机遇获得君王看重的社会现实,抨击了不重才学重机遇的不平世态。恰如陈子昂曾经在《隗君》诗里所写的“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诗人也在本诗中深深感慨“伴明君,做贤臣”这种际遇的难得。“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两句诗,对那些趋炎附势、平步青云的权贵进行了严厉的讽刺,表达了诗人宦途失意、壮志难酬的愤慨。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四句,写西施有倾国倾城的美貌,不可能长时间处于低微地位。接下来,“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六句,写西施一旦获得君王的恩宠,身价便一下子高出百倍。“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四句,写容貌太差的人,想效法西施之美简直是自不量力。全诗语句尽管浅显平淡,但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里写道:“写尽炎凉人眼界,不为题缚,乃臻斯诣。”这句评价颇为中肯。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北山高耸悠悠的白云里,住在那里多么安闲欢悦。
为了眺望你才试着登高,我的心也随着秋雁飞去。
烦愁总是由于黄昏引起,登高兴致因为清秋激越。
常看见山下归村的行人,走过沙滩后在渡口停歇。
远望天边的树木像荠菜,俯视江边沙洲状如明月。
何妨带着美酒到山里来,开怀畅饮共度重阳佳节。
【评点】
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眺、怀念友人的诗。张五,名子容,隐居于岘山以南约两里的白鹤山。孟浩然的田园庐舍离岘山不远。因此,诗人登上岘山对面的万山遥望张五所在之处。在这首诗中,诗人描绘了清秋薄暮登山所望的美好景色,抒写了淡淡的忧愁,表达了对友人的真挚思念。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可谓“情飘逸而真挚,景情淡而优美”,不愧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的开篇两句,是诗人从晋代陶弘景的《答诏问山中何所有》一诗中化用来的。陶诗原句为:“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诗人则用“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两句,点出隐居的愉悦。
三、四两句进入正题。“相望”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为寄托思念,诗人登山远望,但却望不见友人,只看见南飞的北雁。于是,诗人的心随鸿雁而去,消逝在遥远的天际。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浑然一体。
五、六两句,诗人将愁怪于本不相干的清秋,让这两句诗变得耐人寻味:雁去黄昏近,淡淡哀愁从诗人心头泛起,诗人不去管这哀愁的真正由来,却怪罪于周围清秋薄暮的山色。
七、八两句写诗人登山俯望,看到那劳累了一天的村民三五成群地归来,坐在渡头的沙滩上歇脚。这两句使全诗的闲逸之情顿出。
九、十两句写远景所见。诗人眺望开来,天边的树看上去活像是荠菜,而那江畔的沙洲状如弯月。
最后两句呼应开头,既点题之“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又写出了诗人的希冀。
诗人登高怀友,望飞雁而寂寥,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自然希望友人前来一起共度佳节。全诗细细品来,耐人寻味。


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