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独酌,春思-五言古诗
admin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花丛中间摆放一壶美酒,自斟自饮没有亲友陪伴。
举起酒杯邀请天上明月,加上自己影子合成三人。
可惜明月不懂饮酒乐趣,影子也徒然伴随我身边。
暂且与明月和影子结伴,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我歌唱时月亮游动徘徊,我起舞时影子摇摆零乱。
清醒之时我们共同欢乐,酒醉以后便是各自分散。
愿意永远结成忘情好友,将来在敬爱藐远的星河相见。
这是《月下独酌》四首中的第一首,表现了李白借酒浇愁的孤独苦闷心理。当时,唐朝开始败落,李林甫及其同党排除异己,把持朝政。李白性格孤傲,又“非廊庙器”,自然遭到排挤。但他身为封建士大夫,既无法改变现状,也没有其他前途可言,只好用饮酒、赏月打发时光,排遣心中孤寂苦闷。于是,有了这首诗。
本诗分为三个部分。头四句是第一部分,描写了人、月、影相伴对饮的画面。花间月下,“独酌无相亲”的诗人十分寂寞,于是将明月和自己的影子拉来,三“人”对酌。从一人到三“人”,场面仿佛热闹起来,但其实更加突显出诗人的孤独。
第五句到第八句是第二部分。诗人由月、影引发议论,点明“行乐须及春”的主旨。“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明月和影子毕竟不能喝酒,它们的陪伴其实是徒劳的。诗人只是暂借月、影为伴,在迷醉的春夜及时行乐。诗人的孤单寥落、苦中作乐跃然纸上。
最后六句是第三部分。诗人慢慢醉了,酒意大发,边歌边舞。歌时,月亮仿佛在徘徊聆听;舞时,影子似乎在摇摆共舞。但是,当诗人一醉不起,月亮与影子就马上各自分开。诗人想和“月”“影”真诚地缔结“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之约,但它们毕竟“皆是无情物”,诗人的孤独苦闷溢于言表。
本诗用动写静,用热闹写孤寂,造就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既表现了诗人空有才华的寂寞,也表现了他孤傲不羁的性格。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燕地春草刚刚细嫩如丝,秦地桑树已经低垂绿枝。
当你心中惦念归家之日,正是我思念你断肠之时。
春风啊你与我素不相识,为何吹入乱了我的罗帐?
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心绪的诗,描写了秦地思妇整日思念在燕地戍边的丈夫,希望他早点回来的情景。
头两句通过秦燕两地的春季景物来起兴。“燕草如碧丝”是思妇想到的,“秦桑低绿枝”是她看到的。仲春之时,花繁叶茂,独在秦地的思妇看到春景,不禁想到在燕地戍边的丈夫,希望他早日归还。她猜想在燕地的丈夫此时看见碧丝一样的春草,应该也会和她想法一样。《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语句,这是见春草而思归的出处。诗人化用这个语句,显得浑然天成。同时,这两句中的“丝”“思”、“枝”“知”谐声双关。
中间两句接着上句写:燕草碧绿之时,丈夫也一定想着回家,宽慰两个离人的心灵。按照常理来讲,思妇应该高兴才对,而下句竟写了“断肠”。这种写法看似不合常理,但仔细品味后就会发现:寒冷的燕地春草萌生之时,丈夫才有归还之念;温暖的秦地桑柳滴绿之时,女主人公思念丈夫已久,几近“断肠”。这种对比的写法更加深刻地表现了思妇的情感。
最后两句用吹动罗帏的春风来写思妇的心理,表现了她对丈夫忠贞不渝的情操。
本诗借景抒情,感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