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期货价格的因素计分分析方法
admin
|“因素计分法”的理论基础是“市场运动的瞬间平衡性”。即,在市场运行的任一价格点位和时间点位上,影响市场的各种多空力量得到了暂时的平衡。而这一平衡将要倾斜的方向,就是市场下一步的运动方向。也就是说,大到中长期趋势,小到短期趋势,都可以通过对多空因素的平衡分析来把握。有了这一假设,理论上,我们可以根据市场中所有个体因素对市场影响的大小,计算出各因素的影响力的相对数值,我们称之为“评估分值”,并根据因素的多空倾向而赋之于正负号,再将这些正负分值求和,得出“计分结果”。“计分结果”如果是正号,后市则看涨;负号则看跌。
我们借用统计学中的“专家评估法”来对个体因素的“显著性”和“持续性”进行评估,也可使用“个人经验法”,但后者的可靠性远小于前者。理论上,应该对所有影响市场的个体因素都进行评估计分,才能得出正确的评估结果。但在实践中几乎没有做到的可能。因此,我们只能去评估市场中相对主要的因素,也就是能够对商品供求关系起到影响作用的因素。
所谓“专家评估法”,是指由相关专业人士各自独立地评估出指标值。然后由专人将指标值汇总平均后,计算标准误差,再反馈给各专业人士。由他们根据平均值及标准差寻找自己的计算结果与平均值偏差的原因,从而进一步修正各自的计算结果。如此反复,直到标准误差缩小到合理的范围内。而“个人经验法”就是指根据个人经验对因素进行评估。
二、“因素计分法”的计算步骤
1.明确分析的时间段
“个体因素的不断出现、反复迭加、并融合进集合因素”的过程形成了市场的短、中、长期走势。有的商品存在着季节性生产周期,在不同的时间段里,便会有不同的相对固定的个体因素的存在。比如,黄大豆市场每年5—8月的“北半球天气因素”、每年10月左右的“南美种植面积因素”,等等。因此,任一时间段总会有某些固定的、或者突发的、或者长期的因素的存在。另外,我们分析的时间跨度越长,个体因素就会越粗或越多,时间跨度越短,个体因素就会越细或越少。因此,只有明确了分析的时间段及其长度,才能确定和罗列具体的个体因素。
2.确定并罗列个体因素
理论上,一个个体因素可以包容无数的次级别个体因素,也就是说个体因素可以无限地分层细化。在实践中,可以根据所分析时间段的长短确定个体因素的细化程度,但所罗列的因素要全面反映该段时间内商品的供求变化,并且兼顾多空两个方面。个体因素的罗列不能过少,一般不少于6个。
3.将个体因素按“显著性”排序,并计算“显著性分值”
“显著性”指标反映个体因素对商品供求关系影响力的大小。我们使用倍数数列来赋值因素的“显著性”。倍数数列具有任一数值都比前面的各数总和“大1”的特征,恰当地反映了因素的主次关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这是我们使用倍数数列赋值因素的“显著性”的原因。实际操作中,先将个体因素按对市场影响程度的大小排序,将影响程度最小的因素的“显著值”记为“1”,每高一等级增加一倍,即1、2、4、8、16……同样重要的因素可以取相同的“显著值”。
得到了各因素的“显著值”后,将各因素显著值汇总,以汇总值为基数求得每一因素的显著值所占的权重,就是该因素的“显著性分值”,以百分比表示。分值之和为100%。
4.确定因素的“持续性分值”
“持续性”是指对市场影响持续的时间的长短。按因素对所分析的时间段影响的长度,以从短到长的顺序,也可以按照因素被市场消化的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此取得“持续性”分值为0%、25%、50%、75%、100%,这就是各因素的“持续性分值”。分别代表因素在所分析的时间段里“滞留”的时间比例,或者因素被市场消化的程度。其和一般大于1。
5.确定因素“评估分值”
在分别确定了因素的“显著性分值”和“持续性分值”后,以“持续性分值”来修正“显著性分值”。即,分别求出各因素“显著性”分值与“持续性”分值的乘积,便得到各因素的“评估值”。将“评估值”汇总后,再以汇总值为基数求得各因素“评估值”的权重,便是各因素的“评估分值”。
6.确定因素的多空倾向,并将各因素赋以正负号
利多因素的分值为正值,利空因素的分值为负值。无明确利多、利空倾向的因素,“评估分值”直接取为0。
7.确定计分结果
求和各因素的正负“评估分值”,得到计分结果。如计分结果为正数,则该时间段内市场的趋势以上涨或反弹为主;结果为负数,则以下跌或调整为主。绝对值越大,可靠程度越高。一般地,绝对值超过50,表明市场将形成明确的涨势或跌势,小于50,表明市场以反弹或调整的形态出现。计分结果等于0时,表明市场没有方向。
8.用“关键因素分析法”来校验计分结果
9.建立分值追踪体系
随时间的发展,已经发生的个体因素对市场的影响不断变小,新的个体因素不断出现,阶段时间的评估结果也呈动态变化,建立起分值追踪系统,有利于我们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的变化。
上述步骤中,因素的罗列、排序、多空倾向的判定,“持续性分值”的确定都可使用“专家评估法”来确定。为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参与评估的专家应包括来自投资机构、现货商、政府或私人预测机构等领域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