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
手机网
格雷厄姆网网站欢迎您!
广告
主页 > 诗词 > 名家 > 正文

蔡伸诗词赏析《柳梢青》《苏武慢》

2024-06-28 17:15 来源:未知 作者: admin
分享到
关注格雷厄姆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格雷厄姆网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格雷厄姆网在线客服

柳梢青

蔡伸
鶗鴂数声,可怜又是、春归时节。满院东风,海棠铺绣,梨花飘雪。
丁香露泣残枝,算未比、愁肠寸结。自是休文,多情多感,不干风月。
【译文】
杜鹃鸟声声悲啼,可怜又到了春天将归的时节。满院里东风劲吹,海棠落红在地上铺成锦绣,梨花纷飞在半空飘扬白雪。
丁香花在残枝上带露悲泣,算来都难比我的愁肠百结。我就像那南朝的沈约,无端地多愁善感,而我的悲愁却不关清风明月。
【评点】
宋代词人们在其作品中多用明媚的春光比喻美好的年华,或其他美好的事物,于是涌现出一大批以伤春惜春为主题的作品。词人们主要是通过伤春惜春来感伤自己青春年华的逝去,或者表达自己对故国的怀恋等情感。本词的词人蔡伸生活在北宋末期战乱纷飞的年代,他空有一腔报国的宏愿,却无奈被朝中苟和的政策所压制,愤怒无奈之下,写作此词。词人在词中通过描写暮春之景,伤春惜春,抒发自己对故国的依恋,并表达壮志难酬的愤懑。全词景情交融,婉曲情深,境界幽美。
上片描绘暮春时悲凉凄艳的景色,辞采秀丽。词人用“数声”起笔,使人联想起杜宇化为杜鹃的故事,也为全词奠定了忧伤的基调。“可怜又是、春归时节”二句直接道出了全词忧伤的原因,原来是词人为春天又将逝去而伤感。最后三句中,词人通过海棠、梨花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意象来详细描写暮春时节的景象,表达自己既为美景而感到欣慰,又为春天即将逝去而感到伤心的复杂心情。
下片抒写词人愁肠百结的伤逝之情,寄寓身世之感。开头“丁香”承上,“泣”领下,巧妙自然地从上片景色的描绘过渡到下片情感的抒发。即使丁香因“残”而悲泣,也“未比”得上自己柔肠寸断的怨愁。“自是休文”是词人以沈约自况。沈约因拥有满腹才华却不被当时朝廷重用而整日愁苦万分,逐渐变得异常消瘦。词人以沈约自比,以此来说明自己的愁之深。“不干风月”一句看似与前文关系不大,实则含义颇深。因为词人其实是很喜欢春天的美景的,此刻也只是因为春光消逝而忧伤。但最后的“不干风月”却用隐晦的笔法说明自己其实是因为报国无望而伤心。词人把其无法排遣的郁闷归结于自身多情多感,又把真情藏起,是故作愚蠢之笔,在轻描淡写的自然调侃中表达曲折而沉郁的感情。

 

苏武慢

蔡伸
雁落平沙,烟笼寒水,古垒鸣笳声断。青山隐隐,败叶萧萧,天际暝鸦零乱。楼上黄昏,片帆千里归程,年华将晚。望碧云空暮,佳人何处?梦魂俱远。
忆旧游、邃馆朱扉,小园香径,尚想桃花人面。书盈锦轴,恨满金徽,难写寸心幽怨。两地离愁,一尊芳酒凄凉,危阑倚遍。尽迟留、凭仗西风,吹干泪眼。
【译文】
鸿雁落在平旷的沙洲,烟霭笼罩着秋江寒水,古垒上的胡笳声渐低渐断。远处青山时隐时现,满空落叶萧萧飘散,遥远天边有晚鸦星星点点。黄昏时我登上小楼,看片片白帆千里迢迢回归,叹岁月如流自己将到暮年。望远天浓云暗合,不知佳人现在哪里?就是做梦幽魂也离她很远。
忆旧游在那红门深院,在那繁花盛开的小园香径,我至今还记得她美丽的容颜。她写的相思书信卷成锦轴,她频频地拨弄筝管琴弦,也难以倾诉心中无限幽怨。这两地的凄凉离愁,一尊芳香美酒怎能排遣,我倚遍高高的栏杆。久久地在楼上停留,任凭西风吹干我的泪眼。
【评点】
这是一首羁旅词,揭示了词人宦游期间的悲凉心境,饱含羁旅愁思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词的上半部分写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境界凄凉。起首三句串联落雁、寒水、古垒、鸣笳四个颇具感情色彩的物象,勾勒出一幅萧疏、凄冷的秋景图,为全词奠定了抒情基调。“鸣笳声断”其实是说听到了阵阵鸣笳声,词人此处用一个“断”字,使本已凄凉的基调更感凄凉。“古垒鸣笳”四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北宋末期萧索荒寂的战乱景象。这也正为下文抒发离情别怨作了很好的背景铺垫,使凄楚的意味更浓。“青山”三句,仍是景色描写,但景中含情,人物始出,把词意引向“羁旅”。青山缥缈,暗示着归程漫漫;落叶萧萧,更使人觉得愁绪无法消解;寒鸦纷纷在落日余晖下飞回巢穴。词人通过以上六句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自己独居异乡、思念故土的心情,并将描写的对象渐渐转向了人。“楼上黄昏”四字总揽一笔,告诉读者之前的景物都是词人登楼远眺所见,“黄昏”二字,使悲凉的意味更浓。这时,词人看到了“片帆千里归程”的景象,结合前面的雁落平沙、暝鸦零乱,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更深了。这一句与前面的“青山隐隐”一句所描绘出的景象都异常壮阔,境界辽远,自然而然就把人的思绪引向遥远的故乡。可是通过小小的“片帆”,要经过“千里”之遥的路程返回故乡,谈何容易?从而更表明词人回乡的急切心情。“年华将晚”寥寥四个字,却包含了词人无尽的迟暮之悲,从而暗示自己须抓紧时间回故乡的决心。“望碧云”三句,交代归思的缘由,使思情愈加浓烈,真实可感。“梦魂俱远”,进一步深化主题,关山重重,云水迢迢,只怕梦中的相会也是难上加难,至此,情感的抒发达到一个高潮。
词的下半部分是对昔日美好时光的追怀,词人运笔精妙,视角独特,以乐景写哀情,把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开始几句,从忆旧起笔,“邃馆朱扉”、“小园香径”、“桃花人面”,就像几组特写,尽现昔日温馨美好的时光。春光明媚,人面桃花相映,那段时光让词人刻骨铭心。而现在呢?秋风败叶、古垒哀笳,尽是萧条之景,抚今追昔,对比鲜明,使思归之情得到了空前的强化。“书盈”三句,从苏惠织锦回文诗之事化出,把视角转向所思之人,不写自己如何思念情人,反写情人如何想念自己,手法高妙。至“两地”三句,又合为一处,写双方心有灵犀,同是心中愁怨深沉,同是对着“一尊芳酒”,同是“危栏倚遍”。两相比较,反衬效果明显,而思念之情也被衬托得更深了。词人本想借酒消愁,于是独自端起酒杯,倚靠着栏杆,景象无比凄凉。他想想自己想回不能回,想留又无处留,情不自禁地落下了眼泪。结尾三句,写词人的思绪又回到现实,“凭仗西风”写词人独自倚靠栏杆落泪,因此,只能让西风为自己擦拭眼泪;“吹干泪眼”巧妙地道出了自己站立了很长时间,眼泪都被吹干了。这两句看似平淡的描写,却蕴含着无比的辛酸。此等凄伤,黯然销魂,读之令人泣下。
这首词结构严谨,铺叙井然,情景交融;言情含蓄深婉,跌宕起伏,颇有柳三变之遗风。

责任编辑:admin 标签:蔡伸,柳梢青,苏武慢
广告

热门搜索

相关文章

广告
|名家 频道

蔡伸诗词赏析《柳梢青》《苏武慢》

admin

|

柳梢青

蔡伸
鶗鴂数声,可怜又是、春归时节。满院东风,海棠铺绣,梨花飘雪。
丁香露泣残枝,算未比、愁肠寸结。自是休文,多情多感,不干风月。
【译文】
杜鹃鸟声声悲啼,可怜又到了春天将归的时节。满院里东风劲吹,海棠落红在地上铺成锦绣,梨花纷飞在半空飘扬白雪。
丁香花在残枝上带露悲泣,算来都难比我的愁肠百结。我就像那南朝的沈约,无端地多愁善感,而我的悲愁却不关清风明月。
【评点】
宋代词人们在其作品中多用明媚的春光比喻美好的年华,或其他美好的事物,于是涌现出一大批以伤春惜春为主题的作品。词人们主要是通过伤春惜春来感伤自己青春年华的逝去,或者表达自己对故国的怀恋等情感。本词的词人蔡伸生活在北宋末期战乱纷飞的年代,他空有一腔报国的宏愿,却无奈被朝中苟和的政策所压制,愤怒无奈之下,写作此词。词人在词中通过描写暮春之景,伤春惜春,抒发自己对故国的依恋,并表达壮志难酬的愤懑。全词景情交融,婉曲情深,境界幽美。
上片描绘暮春时悲凉凄艳的景色,辞采秀丽。词人用“数声”起笔,使人联想起杜宇化为杜鹃的故事,也为全词奠定了忧伤的基调。“可怜又是、春归时节”二句直接道出了全词忧伤的原因,原来是词人为春天又将逝去而伤感。最后三句中,词人通过海棠、梨花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意象来详细描写暮春时节的景象,表达自己既为美景而感到欣慰,又为春天即将逝去而感到伤心的复杂心情。
下片抒写词人愁肠百结的伤逝之情,寄寓身世之感。开头“丁香”承上,“泣”领下,巧妙自然地从上片景色的描绘过渡到下片情感的抒发。即使丁香因“残”而悲泣,也“未比”得上自己柔肠寸断的怨愁。“自是休文”是词人以沈约自况。沈约因拥有满腹才华却不被当时朝廷重用而整日愁苦万分,逐渐变得异常消瘦。词人以沈约自比,以此来说明自己的愁之深。“不干风月”一句看似与前文关系不大,实则含义颇深。因为词人其实是很喜欢春天的美景的,此刻也只是因为春光消逝而忧伤。但最后的“不干风月”却用隐晦的笔法说明自己其实是因为报国无望而伤心。词人把其无法排遣的郁闷归结于自身多情多感,又把真情藏起,是故作愚蠢之笔,在轻描淡写的自然调侃中表达曲折而沉郁的感情。

 

苏武慢

蔡伸
雁落平沙,烟笼寒水,古垒鸣笳声断。青山隐隐,败叶萧萧,天际暝鸦零乱。楼上黄昏,片帆千里归程,年华将晚。望碧云空暮,佳人何处?梦魂俱远。
忆旧游、邃馆朱扉,小园香径,尚想桃花人面。书盈锦轴,恨满金徽,难写寸心幽怨。两地离愁,一尊芳酒凄凉,危阑倚遍。尽迟留、凭仗西风,吹干泪眼。
【译文】
鸿雁落在平旷的沙洲,烟霭笼罩着秋江寒水,古垒上的胡笳声渐低渐断。远处青山时隐时现,满空落叶萧萧飘散,遥远天边有晚鸦星星点点。黄昏时我登上小楼,看片片白帆千里迢迢回归,叹岁月如流自己将到暮年。望远天浓云暗合,不知佳人现在哪里?就是做梦幽魂也离她很远。
忆旧游在那红门深院,在那繁花盛开的小园香径,我至今还记得她美丽的容颜。她写的相思书信卷成锦轴,她频频地拨弄筝管琴弦,也难以倾诉心中无限幽怨。这两地的凄凉离愁,一尊芳香美酒怎能排遣,我倚遍高高的栏杆。久久地在楼上停留,任凭西风吹干我的泪眼。
【评点】
这是一首羁旅词,揭示了词人宦游期间的悲凉心境,饱含羁旅愁思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词的上半部分写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境界凄凉。起首三句串联落雁、寒水、古垒、鸣笳四个颇具感情色彩的物象,勾勒出一幅萧疏、凄冷的秋景图,为全词奠定了抒情基调。“鸣笳声断”其实是说听到了阵阵鸣笳声,词人此处用一个“断”字,使本已凄凉的基调更感凄凉。“古垒鸣笳”四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北宋末期萧索荒寂的战乱景象。这也正为下文抒发离情别怨作了很好的背景铺垫,使凄楚的意味更浓。“青山”三句,仍是景色描写,但景中含情,人物始出,把词意引向“羁旅”。青山缥缈,暗示着归程漫漫;落叶萧萧,更使人觉得愁绪无法消解;寒鸦纷纷在落日余晖下飞回巢穴。词人通过以上六句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自己独居异乡、思念故土的心情,并将描写的对象渐渐转向了人。“楼上黄昏”四字总揽一笔,告诉读者之前的景物都是词人登楼远眺所见,“黄昏”二字,使悲凉的意味更浓。这时,词人看到了“片帆千里归程”的景象,结合前面的雁落平沙、暝鸦零乱,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更深了。这一句与前面的“青山隐隐”一句所描绘出的景象都异常壮阔,境界辽远,自然而然就把人的思绪引向遥远的故乡。可是通过小小的“片帆”,要经过“千里”之遥的路程返回故乡,谈何容易?从而更表明词人回乡的急切心情。“年华将晚”寥寥四个字,却包含了词人无尽的迟暮之悲,从而暗示自己须抓紧时间回故乡的决心。“望碧云”三句,交代归思的缘由,使思情愈加浓烈,真实可感。“梦魂俱远”,进一步深化主题,关山重重,云水迢迢,只怕梦中的相会也是难上加难,至此,情感的抒发达到一个高潮。
词的下半部分是对昔日美好时光的追怀,词人运笔精妙,视角独特,以乐景写哀情,把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开始几句,从忆旧起笔,“邃馆朱扉”、“小园香径”、“桃花人面”,就像几组特写,尽现昔日温馨美好的时光。春光明媚,人面桃花相映,那段时光让词人刻骨铭心。而现在呢?秋风败叶、古垒哀笳,尽是萧条之景,抚今追昔,对比鲜明,使思归之情得到了空前的强化。“书盈”三句,从苏惠织锦回文诗之事化出,把视角转向所思之人,不写自己如何思念情人,反写情人如何想念自己,手法高妙。至“两地”三句,又合为一处,写双方心有灵犀,同是心中愁怨深沉,同是对着“一尊芳酒”,同是“危栏倚遍”。两相比较,反衬效果明显,而思念之情也被衬托得更深了。词人本想借酒消愁,于是独自端起酒杯,倚靠着栏杆,景象无比凄凉。他想想自己想回不能回,想留又无处留,情不自禁地落下了眼泪。结尾三句,写词人的思绪又回到现实,“凭仗西风”写词人独自倚靠栏杆落泪,因此,只能让西风为自己擦拭眼泪;“吹干泪眼”巧妙地道出了自己站立了很长时间,眼泪都被吹干了。这两句看似平淡的描写,却蕴含着无比的辛酸。此等凄伤,黯然销魂,读之令人泣下。
这首词结构严谨,铺叙井然,情景交融;言情含蓄深婉,跌宕起伏,颇有柳三变之遗风。


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