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
手机网
格雷厄姆网网站欢迎您!
广告
主页 > 诗词 > 名家 > 正文

李之仪经典宋词鉴赏《卜算子》《谢池春》

2024-06-28 17:15 来源:未知 作者: admin
分享到
关注格雷厄姆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格雷厄姆网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格雷厄姆网在线客服

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译文】
我住在长江头,你住在长江尾。天天思念你却见不到你,我们共饮长江水。
这江水何时不再流?这幽恨何时能停止?只愿你的心像我的心,一定不要辜负相思意。
【评点】
本篇抒写相思深情,是李之仪的代表作,表现的是一个女子怀念情人的深挚缅邈、缠绕无尽的相思情态。词以长江为中心,用民歌句式,以回环复沓手法围绕江水,抒写女子相思的深挚情意和期盼得到心上人相知的心愿。毛晋《姑溪词跋》赞为“古乐府俊语”。
词的上半部分写相思之情。“我”和“君”身居长江头尾,分别日久,久盼却久不见,表达了女子的焦灼与渴盼,隐含着深深的担忧。“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以江水之长喻指两人的相距之远,点明女子相思之苦的原因;“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承接前两句的意思,道出深切的相思之意。长江水既是隔绝两人的相见的障碍,又是维系两人感情的纽带,更是引发女子的相思之物。词人以平淡自然的语言,写出女子内心浓烈而真挚的情感,表现了东方传统女性的内心灼热、外在含蓄的情感发散方式,有着别样的风致与韵味。
词的下半部分直抒胸臆,是爱情的誓言。“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以比兴的手法,将流水与相思之恨连接到一起,暗喻思念之情如江水一样无穷无尽,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矢志不渝和坚贞如一。“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是女子对情郎的期望,虽隐含着担忧,但更显出女子心如磐石、情如江水的忠贞信念。
全词凝练精致,语言通俗,朗朗上口,极富民歌风味。虽只有短短的八句,却运用了大量复叠回环的手法,让人有一唱三叹之感,读来别有韵味,感人至深。

 

谢池春

李之仪
残寒消尽,疏雨过、清明后。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正佳时,仍晚昼。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译文】
残留的寒气渐消尽,小雨过去,已是清明之后。落花片片洒满小路,轻风把池塘水面吹皱。小燕子在庭院穿飞,柳絮纷扬沾满襟袖。正是最美的时候,不论是晚间还是白昼。这喜人的滋味,真个是浓如美酒。
频频地移动衣带孔眼,任多病的身子空自消瘦。见不到她又想念她,见了以后依旧又要分手。要问是否希望常相见,我说不如长相守。苍天无情永不老,有情人却难成佳偶。姑且把这离情别恨,交付给庭前的杨柳。
【评点】
本篇写暮春相思,词人以通俗浅显的语言写出离别相思之苦。
上片描绘暮春落花满径、飞絮飘舞的景色,动静结合,画面鲜明。“残寒消尽,疏雨过、清明后”点出时令,此时已是清明之后,残留的寒气渐渐消尽,小雨已过去。“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四句写景,落花片片洒满小路,轻风吹起池塘的水面,微微起皱。小燕子在庭院穿飞,柳絮纷扬沾满了襟袖。词人的笔触及了春天各个方面的景物,各用一个动词将其相连,将景色描写得栩栩如生,声色俱全。“正佳时,仍晚昼”,是针对上述景色有感而发:正是最美的时候,不论是晚间还是白昼。“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二句,承接上文,这喜人的滋味,真个是浓如美酒。“著人”意为让人感觉到,可“滋味”究竟是什么,却无法言说,于是以酒比喻,再着一“浓”字,并且用“真个”来强调,诱使读者以切身感受和经验去感悟那种“滋味”,从而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可以体会,令人产生共鸣。
下片抒写深情相思企盼的凄楚愁苦,以寻常口语细细倾诉,极富人情味,真挚感人。“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写词人的状态,频频地移动衣带孔眼,任多病的身子空自消瘦。“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四句是全词抒情内容的核心,抒发了词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见不到她又想念她,见了以后依旧又要分手。要问是否希望常相见,我说不如长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进一步说明相思之苦。苍天无情永不老,有情人却难成佳偶。姑且把这离情别恨,交付给庭前的杨柳。全词以景语结,含蓄蕴藉。

责任编辑:admin 标签:李之仪,卜算子,谢池春
广告

热门搜索

相关文章

广告
|名家 频道

李之仪经典宋词鉴赏《卜算子》《谢池春》

admin

|

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译文】
我住在长江头,你住在长江尾。天天思念你却见不到你,我们共饮长江水。
这江水何时不再流?这幽恨何时能停止?只愿你的心像我的心,一定不要辜负相思意。
【评点】
本篇抒写相思深情,是李之仪的代表作,表现的是一个女子怀念情人的深挚缅邈、缠绕无尽的相思情态。词以长江为中心,用民歌句式,以回环复沓手法围绕江水,抒写女子相思的深挚情意和期盼得到心上人相知的心愿。毛晋《姑溪词跋》赞为“古乐府俊语”。
词的上半部分写相思之情。“我”和“君”身居长江头尾,分别日久,久盼却久不见,表达了女子的焦灼与渴盼,隐含着深深的担忧。“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以江水之长喻指两人的相距之远,点明女子相思之苦的原因;“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承接前两句的意思,道出深切的相思之意。长江水既是隔绝两人的相见的障碍,又是维系两人感情的纽带,更是引发女子的相思之物。词人以平淡自然的语言,写出女子内心浓烈而真挚的情感,表现了东方传统女性的内心灼热、外在含蓄的情感发散方式,有着别样的风致与韵味。
词的下半部分直抒胸臆,是爱情的誓言。“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以比兴的手法,将流水与相思之恨连接到一起,暗喻思念之情如江水一样无穷无尽,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矢志不渝和坚贞如一。“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是女子对情郎的期望,虽隐含着担忧,但更显出女子心如磐石、情如江水的忠贞信念。
全词凝练精致,语言通俗,朗朗上口,极富民歌风味。虽只有短短的八句,却运用了大量复叠回环的手法,让人有一唱三叹之感,读来别有韵味,感人至深。

 

谢池春

李之仪
残寒消尽,疏雨过、清明后。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正佳时,仍晚昼。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译文】
残留的寒气渐消尽,小雨过去,已是清明之后。落花片片洒满小路,轻风把池塘水面吹皱。小燕子在庭院穿飞,柳絮纷扬沾满襟袖。正是最美的时候,不论是晚间还是白昼。这喜人的滋味,真个是浓如美酒。
频频地移动衣带孔眼,任多病的身子空自消瘦。见不到她又想念她,见了以后依旧又要分手。要问是否希望常相见,我说不如长相守。苍天无情永不老,有情人却难成佳偶。姑且把这离情别恨,交付给庭前的杨柳。
【评点】
本篇写暮春相思,词人以通俗浅显的语言写出离别相思之苦。
上片描绘暮春落花满径、飞絮飘舞的景色,动静结合,画面鲜明。“残寒消尽,疏雨过、清明后”点出时令,此时已是清明之后,残留的寒气渐渐消尽,小雨已过去。“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四句写景,落花片片洒满小路,轻风吹起池塘的水面,微微起皱。小燕子在庭院穿飞,柳絮纷扬沾满了襟袖。词人的笔触及了春天各个方面的景物,各用一个动词将其相连,将景色描写得栩栩如生,声色俱全。“正佳时,仍晚昼”,是针对上述景色有感而发:正是最美的时候,不论是晚间还是白昼。“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二句,承接上文,这喜人的滋味,真个是浓如美酒。“著人”意为让人感觉到,可“滋味”究竟是什么,却无法言说,于是以酒比喻,再着一“浓”字,并且用“真个”来强调,诱使读者以切身感受和经验去感悟那种“滋味”,从而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可以体会,令人产生共鸣。
下片抒写深情相思企盼的凄楚愁苦,以寻常口语细细倾诉,极富人情味,真挚感人。“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写词人的状态,频频地移动衣带孔眼,任多病的身子空自消瘦。“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四句是全词抒情内容的核心,抒发了词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见不到她又想念她,见了以后依旧又要分手。要问是否希望常相见,我说不如长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进一步说明相思之苦。苍天无情永不老,有情人却难成佳偶。姑且把这离情别恨,交付给庭前的杨柳。全词以景语结,含蓄蕴藉。


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