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的词 赏析
admin
|蝶恋花
晏几道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销魂无说处,觉来惆怅销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译文】
梦中走向了烟水迷蒙的江南路,走遍了江南大地,也未能和离别的心上人相遇。梦境里黯然销魂无法诉说,醒后惆怅不已全因梦中销魂误。
想诉说我的相思提笔给你写信,但是雁去鱼沉,到头来这封信也没能寄出。无奈何缓缓弹筝抒发离情别绪,移破了筝柱也难把怨情抒。
【评点】
这是一首闺怨词,抒写对心上人的相思之情和离愁别绪。
上片写的是无法和心上人在梦中相逢的惆怅和幽怨之情,表现思念之深和失落之沉。前三句实际上是想象中的景象。“烟水路”其实是江南景物的真实特征,给梦境增添了几分朦胧的美感。“行尽”二字,表达了梦境的不真实和欲求美梦却不能的痛苦心情,这种失落感又烘托出心中的思念之深。上下句虽然用了两个“江南”,但丝毫没有重复累赘的感觉,反而加强了主人公的情感力度。最后两句,是本词画龙点睛之笔,是说主人公连在梦里都渴望和心上人相聚,却不能如愿,以至于心生无限的惆怅和郁闷,深感“销魂”误人。
下片写心上人音讯全无,主人公寄书不成只能弹筝抒怨以至移破筝柱。既然不能和心上人在梦中相聚,那就把自己的思念之情写下来吧。可是,信又该寄往何处呢?无处可寄,所以焦灼。结尾两句,尤其将主人公的幽思表现得淋漓尽致。梦里难觅心上人,书信也不通,本想弹琴来排解积郁的愁闷,谁知弹奏的都是令人“肝肠寸断”之音,不仅没有得到解脱,反倒又增加了几分苦闷。由此可见,主人公的相思之情相当深。至此,主人公的焦灼、烦乱和因失望而起的哀伤,都被推到了情感的最高点。
全词语言朴实,清新温婉,意境含蓄优美,情景交融,通篇不见一个“愁”字,却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主人公的愁怨,将主人公的一片痴情表达得酣畅淋漓。此外,本词以白描手法写情态动作,生动传神,真挚感人。
蝶恋花
晏几道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译文】
醉别西楼的情景醒后全都忘记,就像那飘忽不定的春梦秋云,人生的聚散真是太容易。月光斜照窗棂我难以入睡,看画屏悠闲地展出吴山的葱翠。
衣上的酒痕和诗里的字,一点点,一行行,都是那凄凉的情意。可怜的红烛自怜没有好办法,只能在寒夜中白白地为人垂泪。
【评点】
本篇也是抒写离别之感,写的是伤别怀人。词人并没有描述具体的事件,而是描绘主人公寒夜无眠追忆醉别西楼,感慨聚散短暂,睹物思人倍感凄凉,孤栖无依只有红烛垂泪相伴。写景、叙事、抒怀相结合。词中“春梦秋云”的比喻和“红烛”“垂泪”的拟人写法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上片写梦醒之后,感慨人生如梦如云。“醉别西楼醒不记”写昔日在西楼醉中一别,醒后全忘,点明离别之意,这好像是追忆往日某一幕的具体的醉别,又像是泛指所有的前欢旧梦,虚虚实实,“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面对此情此景,词人不由得发出感叹:“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慨叹人生如飘忽不定的春梦秋云,聚无由,散容易。春梦虚幻而短暂,秋云缥缈而易逝,以此象征人生,真切而形象,惹人遐思。“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转而写景,因追忆前尘往事,感叹聚散,浑然不知此时已是“斜月半窗”了,独自一人看着那画屏悠闲地展现出吴山的葱翠,心中极度郁闷伤感。词人以“闲”字反衬出自己内心的苦闷。下片写欢聚留下的酒痕诗文,“衣上酒痕诗里字”原是昔日西楼狂欢的象征,如今却“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词人睹物生景,睹物生情,怎能不感到凄凉哀伤?连红烛都被“凄凉意”感动,它虽然同情人的凄凉,却“自怜无好计”,只能在寒寂的夜晚白白地替人长洒同情之泪。此句“红烛”与上片的“画屏”相对应,一翠一红,一无情一有情,相映成趣,足见词人构思之巧妙。
全词语淡情深,充满了无处排遣的惆怅和悲凉,风格沉郁悲凉,手法精妙,后人评价极高。“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为其中名句,颇具晏几道的作词风格。
木兰花
晏几道秋千院落重帘暮,彩笔闲来题绣户。墙头丹杏雨余花,门外绿杨风后絮。
朝云信断知何处?应作襄王春梦去。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
【译文】
她住的重重帘幕的秋千院落里,当年我曾在她绣楼写诗作赋。如今却只见雨后红杏立墙头,门外杨花柳絮在风中飘舞。
朝云飘逝,如今她在何方?怕是随着襄王的春梦归去。紫骝马还认得我们当年的游踪,嘶鸣着跑过画桥驰向东边小路。
【评点】
本篇写旧地重游的情景,在暮春的一天重来当年欢会的楼前,但人去楼空佳人已不知何去,只有满院荒芜之景和认得旧游踪的骏马的嘶鸣。
上片描写的是旧地重游时的景象。眼前的景物依旧,却不见了佳人的踪影,足见其空寂。“重帘暮”指暮色苍茫,在重重帘幕的遮掩下,院落显得更加幽深。居住在这样的环境中,佳人必定会感到寂寥,那她是如何排忧的呢?接着词人做出了回答:“彩笔闲来题绣户。”原来,佳人是才女,闲时多以彩笔题诗来解忧。然而,此刻,佳人早已不再。下面两句写词人在院落外面看到的景物,一枝红杏伸出墙外,几处杨柳飘着飞絮,这时词人才猛然醒悟过来。红杏的娇艳美丽,勾起了词人对佳人美丽容颜的回忆,但佳人再美丽,终会年华老去。绿杨飘出的白絮四处乱飞,象征词人漂泊不定的生活。这两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情景交融。
下片开始两句化用楚襄王梦遇巫山神女的典故,缅怀佳人。佳人像朝云一样飘向了远方,从此不知下落,词人不免产生猜想,表达了他对佳人的关切之情,实际上也透露了佳人的行踪。结句使词意陡转,从佳人到写自己。为了表现自己对佳人的住处很熟悉,他不按照一般的写法来写,而用拟人的手法,说骏马都已经认得去往佳人住处的路了。这个意境既像是词人想象的,又像是真实的情景,虚中带实,实中有虚,给人们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颇有韵味。结尾二句借马言情,含蓄委婉,婉曲有致。
全词以景寓情,感人地抒写了怀人深情,韵致缠绵,含蓄隽永。
思远人
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译文】
枫叶红金菊黄已是秋深,我思念千里以外的远行人。天上的浮云散尽,鸿雁杳无踪影,我到哪里投寄书信?
靠着窗滴泪一串串,正好用它研墨把笔运。渐渐写到离别以来,最伤心之处,泪水把信笺的红色冲了个干净。
【评点】
本篇紧扣词题写怀人念远,是一首闺中人怀念远行人的词篇。
上片写深秋望远怀人,红叶黄花,飞云缥缈,极写怅惘失落之情。开始两句写女子由秋天的悲凉景色联想到远方的情人,点明了时间、地点和题旨。“红叶”、“黄花”是秋天最有代表性的景物,词人选择这两个意象是聪明之举。“晚”指与情人分别的时间之长,“千里”说明与情人相隔之远。这两句交代了时间和地点,为下文做铺垫。后面三句是说,天上的浮云都散尽了,还是没有看见鸿雁的踪影,该把信寄到哪里去呢?“过尽”写浮云散尽,表达了词人的失望之情。词人哀怨至极提出的这个问题,为后面词意的转换埋下了伏笔,使得全词结构完整。
下片词意陡转,写女子和泪研墨作书,红笺失色的拟人描写无理而妙,情深感人。这一转变虽然突然,细细分析却又在情理之中。她非常思念情人,却又没有他的音讯,只好给他写信了。但转念一想,又不知道该把信寄到何处,为此她难免觉得悲伤,以至落泪不止。泪水缓缓滑落,滴在窗边的墨盒里,她便以泪研墨写信了。她明明知道书信无处可寄,还是坚持要写,完全是因为她的思念之深,由此可见其痴心。“不尽”表明女子的泪水绵绵不绝,表达其思念之深切。结尾三句写女子写信的情景。她聊以自慰,把思念之情全部写进信中,写到伤心处不禁泪流满面,把红色的信笺都浸染得褪色了。此时,词人的感情进一步升华,物人合一,景情合一,达到情感的极致。
全词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自然,不事雕琢却也真切感人。此外,本词还有一个特别之处,用泪水将信笺的红色冲掉来写女子的伤心,不仅别出心裁,还有一种别样的韵味,将思念描写得更为形象具体,也更能感动人。
鹧鸪天
晏几道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译文】
当年你殷勤劝酒频举玉盅,我开怀畅饮喝得酒醉脸红。翩翩起舞直到月坠楼外树梢,尽欢歌累得无力把桃扇摇动。
自从那次离别以后,我总是怀念那美好的相逢,多少回梦魂中与你相拥。今夜里我举起银灯把你细看,还怕这次相逢又是在梦中。
【评点】
本篇写词人与一位歌女的别后重逢,以相逢抒别恨,语言清新婉丽,感情细腻有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是晏几道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之一。
词的上片以浓彩重笔描绘当年和女子一起狂醉歌舞的情景。歌女“彩袖殷勤捧玉钟”殷勤劝酒,而自己则是“拼却醉颜红”,拼命痛饮,喝得酒醉脸红。歌女翩翩起舞直到月坠楼外树梢,尽情欢歌累得无力把桃扇摇动。词中多绚烂之词,如“彩袖”、“玉钟”、“醉颜红”、“杨柳楼”、“桃花扇”等,极尽艳丽之能事,然都是“当年”往事,似实却虚,更增加了如梦如幻的美感。
下片以疏淡的白描表现久别重逢的悲喜交集之情。“几回魂梦与君同”写别后思念,忆相逢实则盼重逢,不知何处再相逢,终想成结成梦,足见离别后情深。“今宵剩把银釭,犹恐相逢是梦中”化用杜甫《羌村》诗“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句意,变五字句为七字句,意境更为轻灵婉折。“剩把”、“犹恐”四字,把今宵相遇本真却疑梦的微妙情感表现得生动而缠绵,极富感染力。
在表现手法上,词人上片以彩色的文字描述当年相逢欢聚的盛况,似实而却虚;下片以白描的手法抒写久别相思不期而遇的惊喜相逢,似梦却真,语句清新浅白,创造出的梦境却迷幻而唯美,将委婉缠绵的情思描写得细腻感人,达到了情文相生之境界。全词不过几十字,却营造出两种境界,虚虚实实,交错有致,既有彩色渲染,又有梦境笼罩,再配合以声音的谐美,显得空灵雅致,文心曲妙,足见晏几道词艺之高妙。
生查子
晏几道关山魂梦长,塞雁音书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译文】
遥远的关山让我魂牵梦绕,苦盼亲人音信却总也盼不到。可怜我两鬓乌黑的细发,被苦苦相思熬得银白苍老。
我靠在碧纱窗下入梦,在梦中悄悄对心上人说:别离真是最难最苦,不像团聚相逢美好。
【评点】
本篇写相思怀远,以淡语道白表现游子在外乡对家人苦苦思念的愁情和渴望回归团聚的痴情。
上片直言游子背井离乡的相思之情。开始两句写词人长途跋涉到关山,感到非常寂寞,对家里的亲人魂牵梦绕,无奈路途太远,想回也回不去。这时,他不禁埋怨关山太长了。词人用关山的长,暗喻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深。紧接着,词人说见不到亲人写来的书信,于是又埋怨那些送信的鸿雁使者太少,没有及时把亲人给他的信捎给他,使他得到些许的安慰。从表面上看起来,他的埋怨未免有些不讲道理,却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因而真切感人。“两鬓”二句描写词人闲来无事时照镜子,看到自己两鬓青丝,认为自己正是风华正茂的好年纪。像现在这样远离家乡,成天沉浸在思乡之情中未免太浪费时间了,要知道青春一逝就再也无法挽回了,于是不禁连连感叹:难道还要继续过着这样的生活,让自己的满头青丝为相思而变得霜白吗?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词人故意夸张,却达到了意外的艺术效果,既有新意又颇感人。
下片借助梦境,抒发渴望归家的痴情。词人思乡心切,但回到家乡明显是不可能的事。那该怎么排遣这满心的思乡之情呢?恐怕只有在梦中才能和亲人相见了。恍然间,他就进入了梦境,竟然真的从碧纱窗里看见了朝思暮想的爱人。他高兴极了,急忙向爱人倾诉满腔的相思之情。他说:“离别是世间最难最苦的事了,不像相逢团聚那样美好啊。”这是词人的肺腑之言,乃是真情流露,因而尤其令人感动。这里词人没有用大量抒情的语句,而是喃喃低语,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比之大发感慨更为真挚动人。这是本词的一大特色。
全词擅长用白描的手法,语言质朴,感情真切,真率传神,别有风致。
清平乐
晏几道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译文】
苦苦留也没有把他留住,他醉醺醺解缆放船而去。船儿在碧波荡漾的春江疾驰,直到过尽晓莺啼叫之处。
渡头边杨柳郁郁青青,枝枝叶叶都满含着离情。从此后不必再寄书信,画楼的欢爱他早忘个干净。
【评点】
晏几道写情沉郁顿挫,一般都不直抒胸臆,而是用极其委婉的方式来抒写。此词是一首以深婉含蓄见长的言情词,写女子送别情景,抒发了女子挽留不住情人的怨愤之情。
上片四句主要是写景,用春天美好的事物反衬主人公哀怨的心情,比直接抒情更为感人。首句描绘了一个分别的情景:女子对情人依依不舍,苦苦挽留;行者不顾女子的哀求,去意已绝,执意要走,两人形成鲜明的对比。既然强留不住,女子只能放手了。一个“留”,一个“去”,为下面的抒情做铺垫。第二句写女子为情人举行饯行酒宴的情况。此时二人的态度同样形成对照:女子由于满腔离愁别绪,吃不下去;行者因为即将远行,心情愉悦,以至大醉。下面两句紧承上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晨江景图。这些美好的景物其实并不是真实的,是女子对情人一路上风光的想象。那江水澄净碧绿,鸟声婉转动听,到处洋溢着喜人的气息,这不就是行者此刻心情的真实写照吗?此处再次把行者的高兴与女子内心的哀愁形成对比,把女子哀不胜哀、愁不胜愁的心境刻画得非常形象。
下片开始两句和篇首的“留人不住”遥相呼应,是女子想象情人离开后的情景。情人乘船走后,渡头空荡荡的,连垂柳都见之哀伤,叫多情的她怎么能不悲切呢?结句虽然也是写情,却显得有些突兀。女子面对情人离开伤心欲绝,以至违心地说“此后锦书休寄”,要和他从此断绝关系。青楼女子身份特殊,即便与情郎情深意切,终究还是要分开,大都没有好结局。既然如此,还不如断绝来往呢!这句话看起来很决绝,其实是负气之言,暗含幽怨。这两句以怨写爱,把女子因深爱而绝望,绝望却始终割舍不了与情人的感情的复杂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词在结构上没有特别之处,没有时间和空间上的跨越,仅仅围绕一个人物在送别时的感受展开,简单明快,却将女子的神态刻画得入木三分,极为传神,由此可见词人高超的技法。
阮郎归
晏几道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
衾凤冷,枕鸳孤,愁肠待酒舒。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
【译文】
用剩的脂粉还像当初一样香,可叹人的感情连旧粉也不如。春天里还给我写过几行信,到秋天信儿来得就更稀疏。
一人盖被暖不透,独个枕枕好孤独,愁肠百结只有酣饮把情舒。纵能梦中相见也是虚,更何况梦中也难相遇。
【评点】
本篇为一首闺怨词,写女子怀人怨情。词人以跌宕波折之笔法,写女子虽怨恨情人负心、人情淡薄,但依然痴情不改,深切思念情人,极写女子爱情之深挚。
上片写物是人非,用剩的脂粉还像当初一样香,可叹“人情恨不如”感情连旧粉也不如;春天的时候还写过几行信,可如今“秋来书更疏”。从细节上表现了游子的负心,彰显出女子的敏感多情。上片写女子睹物思人,表现了她对负心情人的满腔怨恨之情。
下片写独居的冷清凄苦,一人盖被暖不透,独个双枕好孤独,愁肠百结只能“待酒舒”。头两句写女子的内心感受,把她清冷、凄凉的主观情感寄托在衾与枕上,将她的内心刻画得非常入神。词人之所以用凤和鸾来比喻衾和枕,是因为我国古代通常以凤凰和鸳鸯来比喻情侣相亲相爱,以凤凰与鸳鸯成单来暗示情侣分离的境况。词人的用意正在于此,暗喻今非昔比、物是人非。“愁肠”一句,写女子为了排解心中的烦闷,希望借酒消愁,哪怕得到的只是暂时的解脱也好。虽是“待酒舒”,却未必是真醉,反而陷入了更重的愁思之中。
结句“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写梦魂成虚乃至连梦也难成的描写,状女子绝望、创痛也极深切之貌,为宋词名句。既然分别既成事实,只有希望和相思之人在梦中相见了。可悲的是,相思至极,夜不能寐,连梦都没有,又何来的梦中相见呢?实在让人感伤。这两句的意思层层递进,逐步深化。上句写女子已经看透感情之事,再说梦境毕竟是虚幻的,始终都会散去,这样的话,有梦无梦有什么区别呢?由此可见她的绝望。但下句又转了一下,将词意向前推了一步,将女子对情人的感情之深更真切地表现出来了。回过头来看,上句的绝望是为下句做铺垫的,欲进先退,欲擒故纵,一波三折,更显出其情感的真挚。这种写法比一般的抒情更胜一筹,女子的满腔哀怨跃然纸上,感人肺腑。
全词语言清丽优美,人物描写细腻,构思巧妙。尤其是在词意上层层递进,跌宕起伏,愈来愈悲凉,令人感动。
留春令
晏几道画屏天畔,梦回依约,十洲云水。手捻红笺寄人书,写无限、伤春事。
别浦高楼曾漫倚,对江南千里。楼下分流水声中,有当日、凭高泪。
【译文】
画屏像在天畔,梦醒以后隐隐约约看到,十洲云水海岛仙山。手拿着红信笺给他写信,写的都是春来后无限的伤感。
我曾在送别的水边凭倚高楼,送你去千里江南。楼下分道而流的水声中,有我当日流下的串串泪珠。
【评点】
本篇写相思离恨。
上片写寻梦和醒后写信抒情,梦醒后画屏山水与梦中山水交融幻化的描写,表现醒后不知身在何处的神思恍惚迷离之状。开始三句是词人的想象,意境奇特优美。画屏明明就在眼前,词人却说它在遥远的天际。画屏是真实的意象,遥远的天际是虚幻的意象;画屏尽在咫尺,天际远在天涯。一实一虚,一近一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将自己对情人的相思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十洲”乃是道教中所说的十大仙境之一,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壮观美丽,非常人能到之地。常人若想到达仙境,恐怕只有在梦中了。梦醒后迷迷蒙蒙,看到画屏上的山水景物,还以为是在梦中见到的呢,表现了梦境的虚幻和梦醒后的怅然若失。结句写词人怀着满腔的愁绪准备用红笺给情人写信,哪知写出来都是对春逝的无限感伤。这两句把红笺和十洲联系起来,情景交融,词人浓浓的思愁顿时跃然纸上,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下片是词人的回忆,写久久凭高念远的离愁别恨,哀婉感人。分别后,词人非常怀念情人,于是常常独自站在送别情人的水边高楼上,远远望着她所在的江南。江南那么辽阔,情人到底身在何处呢?“千里”是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江南的遥远,暗示与情人的再见遥遥无期,表达了失望之情。结尾两句继续写别后之思,用水的“分流”来暗喻人的分离,形象贴切,非常感人。连水都要分流,更何况是人呢?在这里,上下片再次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词人悲苦的内心感受,使词意更为深厚沉重。
全词感情真挚,风格哀婉动人,角度新颖,虽然是写离愁别恨,却不拘泥于俗套,用形象的比喻将自己的情感表现得真切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