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
手机网
格雷厄姆网网站欢迎您!
广告

刘长卿的诗评点赏析

2022-07-19 19:57 来源:未知 作者: admin
关注格雷厄姆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格雷厄姆网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格雷厄姆网在线客服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一生中哪里还想蒙受恩泽,人世萧条只知道醉酒狂歌。
江上月明一行行北雁飞过,淮南树叶落楚山显得更多。
寄身在外喜欢这临海边城,自顾身影看白发无可奈何。
今日我们都已经老态龙钟,感谢关照我小心人世风波。
【评点】
刘长卿一生曾两次遭遇贬谪,本诗正作于他第二次被贬谪到南巴(今属广东),途经江州与友人薛六、柳八分别之时。这首诗虽为感怀身世之作,但诗人却不敢直接抨击当政,只是运用反语以示讽意,以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江州,今江西九江市。薛六、柳八,名不详,六、八为排行。员外,员外郎的简称。
首联即点出道别的原因。“生涯岂料承优诏”一句,写诗人蒙受冤屈、两次遭贬的经历。表面上看,诗人深以贬谪为幸,实则激愤难耐:本是多年不得志,谁料到还会得到皇帝得“厚爱”!讥讽之意,溢于言表。
颔联写的是分别地江州的景色,离情别绪全都蕴含其中。只见江上明月高照,一排排大雁从胡地飞回,淮南树叶凋落,更显得楚山分外空旷。此情此景,怎能不使贬谪之人内心伤怀落寞?
颈联点明诗人遭贬谪的地方。“沧洲”,是指靠海的地方。江州临近南海,所以说“沧州近”。诗人年老被贬,怎会心中欢喜?“寄身却喜沧洲近”一句,是正话反说,是诗人饱含悲苦的自我劝慰。接下一句“顾影无如白发何”直抒胸臆,正面否定前句,说诗人顾影自怜白发丛生却也无可奈何。此联一正一反,真实地反映了诗人的满腔悲愤之情。
尾联写诗人与友人的分别,表达了诗人对薛、柳二位友人关怀的感激。既有叹老之意,又感谢二位朋友“慎风波”的关照:如今我老态龙钟不免为人共弃,愧对你们教我当心风波而惭愧不安。“愧君犹遣慎风波”句一语双关,既是指旅途环境险恶,同时又比喻官场生涯多风波,显得意味深长。
在中唐前期的诗人中,刘长卿的七言律诗成就较高,有“工绝秀绝”的美誉。这首送别诗就写得委婉曲折,诗人的满腹牢骚被寄予在写景抒情之中,笔调低沉,别有情致。

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阳寄元中丞

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鹦鹉洲没有风浪没有云烟,我路过此地思念更加深远。
汉口夕阳下归鸟渡江斜飞,洞庭湖秋水浩浩远接云天。
孤城靠山崖秋夜角声悲凉,独树临水深夜里停着航船。
贾谊上书忧愿汉室的兴衰,无辜被贬到长沙千古堪怜。
【评点】
本诗是诗人遭贬后的触景伤怀之作,写于他奔赴贬谪处上任的途中。从诗题看,诗人此时行至夏口到鹦鹉洲的途中。全诗着力写景,且处处切题,以“汀洲”呼应“鹦鹉洲”,以“汉口”照应“夏口”,以“孤城”回应“岳阳”。诗尾寄情于景,抒发了诗人因遭到贬谪而产生的愁绪。夏口,唐时以今湖北省武昌为夏口,现代以今湖北省汉口为夏口,这里则应指武昌。元中丞,一作“阮中丞”,其人不详。中丞,御史中丞的简称。
诗的首联写诗人由夏口到鹦鹉洲所见之景。诗人直抒胸臆,抒发了无边愁绪。颔联写诗人远眺汉口,落日的余晖斜射过来,由远及近,诗人不禁联想起友人元中丞所居之地洞庭湖边的景观。颈联写眼前景物。诗人隔江而望,汉阳城背倚龟山,秋风萧瑟,角声幽泣。尾联将元中丞比贾谊,其实也是自喻,意在说明三人遭遇了同样的不幸。
本诗写景抒情浑然一体,诗人将斜渡鸟、夕阳、秋水、孤城、独树、夜角等旅途景象巧妙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抒发了寂寞、凄苦、悲愤的情绪,同时对与自己同病相怜的元中丞表示同情和安慰。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恸。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
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
【评点】
本诗是诗人被贬潘州(在今广东境内)途经长沙时所作,借对贾谊不幸遭际的痛惜,抒写自己被贬的悲愤。
首联写贾谊三年谪官,落得“万古”留悲。诗人明写贾谊,暗寓自身迁谪。贾谊,汉文帝时著名政论家,因被权贵中伤,出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虽被召回京城,但不得重用,抑郁而死。类似的遭遇,使诗人怀古伤今,感慨万千。“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之感。“栖迟”的鸟儿是惶恐不安的,暗喻贾谊的失意,非常贴切。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颔联围绕题目中的“过”字,描写古宅萧条冷落的景色。“秋草”、“寒林”、“人去”、“日斜”,古宅四周一派黯然气象。而在这样的暗淡气氛中,诗人还要“独寻”,种种描写使诗人益发显得凄凉。寒林日斜,不仅是诗人眼前所见,也是当时李唐王朝岌岌可危形势的写照。“空见”二字,更将诗人回天乏术、无可奈何的痛苦心情抒写得淋漓尽致。
颈联,诗人由当年贾谊见疏,凭吊屈子,联系到如今自己赁吊贾谊。第五句中的一个“有道”,一个“犹”字,颇有韵味。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如此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诗人自身又会如何,自然可想而知;诗人被一贬再贬,沉沦坎坷。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写出了这一联的对句,也颇得含蓄之妙。“吊岂知”,贾谊出为长沙王太傅,经湘水时曾作《吊屈原赋》,凭吊战国时楚国大诗人屈原,亦兼寄自伤之情。湘水无情,流去经年。屈原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吊念自己。同样,贾谊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诗人又会来凭吊自己。诗人苦苦寻求知音而不得,抑郁无诉、徒然自呼的心境跃然纸上。
尾联抒发诗人被放逐天涯的哀惋叹喟。诗人在贾谊故宅前徘徊,暮色更浓,秋色更深,江山更趋寂静。一阵秋风掠过,黄叶纷纷飘落。此般深秋黄昏之景正象征着当时国家的衰败局势。此联也正与“日斜时”相应。“君”,既指代贾谊,也指诗人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
诗人吊古伤今,怀人抒怀;全诗意境悲凉,真挚感人,为唐代七律中之精品。

责任编辑:admin 标签:刘长卿,刘长卿的诗
广告

热门搜索

相关文章

广告
|名家 频道

刘长卿的诗评点赏析

admin

|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一生中哪里还想蒙受恩泽,人世萧条只知道醉酒狂歌。
江上月明一行行北雁飞过,淮南树叶落楚山显得更多。
寄身在外喜欢这临海边城,自顾身影看白发无可奈何。
今日我们都已经老态龙钟,感谢关照我小心人世风波。
【评点】
刘长卿一生曾两次遭遇贬谪,本诗正作于他第二次被贬谪到南巴(今属广东),途经江州与友人薛六、柳八分别之时。这首诗虽为感怀身世之作,但诗人却不敢直接抨击当政,只是运用反语以示讽意,以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江州,今江西九江市。薛六、柳八,名不详,六、八为排行。员外,员外郎的简称。
首联即点出道别的原因。“生涯岂料承优诏”一句,写诗人蒙受冤屈、两次遭贬的经历。表面上看,诗人深以贬谪为幸,实则激愤难耐:本是多年不得志,谁料到还会得到皇帝得“厚爱”!讥讽之意,溢于言表。
颔联写的是分别地江州的景色,离情别绪全都蕴含其中。只见江上明月高照,一排排大雁从胡地飞回,淮南树叶凋落,更显得楚山分外空旷。此情此景,怎能不使贬谪之人内心伤怀落寞?
颈联点明诗人遭贬谪的地方。“沧洲”,是指靠海的地方。江州临近南海,所以说“沧州近”。诗人年老被贬,怎会心中欢喜?“寄身却喜沧洲近”一句,是正话反说,是诗人饱含悲苦的自我劝慰。接下一句“顾影无如白发何”直抒胸臆,正面否定前句,说诗人顾影自怜白发丛生却也无可奈何。此联一正一反,真实地反映了诗人的满腔悲愤之情。
尾联写诗人与友人的分别,表达了诗人对薛、柳二位友人关怀的感激。既有叹老之意,又感谢二位朋友“慎风波”的关照:如今我老态龙钟不免为人共弃,愧对你们教我当心风波而惭愧不安。“愧君犹遣慎风波”句一语双关,既是指旅途环境险恶,同时又比喻官场生涯多风波,显得意味深长。
在中唐前期的诗人中,刘长卿的七言律诗成就较高,有“工绝秀绝”的美誉。这首送别诗就写得委婉曲折,诗人的满腹牢骚被寄予在写景抒情之中,笔调低沉,别有情致。

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阳寄元中丞

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鹦鹉洲没有风浪没有云烟,我路过此地思念更加深远。
汉口夕阳下归鸟渡江斜飞,洞庭湖秋水浩浩远接云天。
孤城靠山崖秋夜角声悲凉,独树临水深夜里停着航船。
贾谊上书忧愿汉室的兴衰,无辜被贬到长沙千古堪怜。
【评点】
本诗是诗人遭贬后的触景伤怀之作,写于他奔赴贬谪处上任的途中。从诗题看,诗人此时行至夏口到鹦鹉洲的途中。全诗着力写景,且处处切题,以“汀洲”呼应“鹦鹉洲”,以“汉口”照应“夏口”,以“孤城”回应“岳阳”。诗尾寄情于景,抒发了诗人因遭到贬谪而产生的愁绪。夏口,唐时以今湖北省武昌为夏口,现代以今湖北省汉口为夏口,这里则应指武昌。元中丞,一作“阮中丞”,其人不详。中丞,御史中丞的简称。
诗的首联写诗人由夏口到鹦鹉洲所见之景。诗人直抒胸臆,抒发了无边愁绪。颔联写诗人远眺汉口,落日的余晖斜射过来,由远及近,诗人不禁联想起友人元中丞所居之地洞庭湖边的景观。颈联写眼前景物。诗人隔江而望,汉阳城背倚龟山,秋风萧瑟,角声幽泣。尾联将元中丞比贾谊,其实也是自喻,意在说明三人遭遇了同样的不幸。
本诗写景抒情浑然一体,诗人将斜渡鸟、夕阳、秋水、孤城、独树、夜角等旅途景象巧妙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抒发了寂寞、凄苦、悲愤的情绪,同时对与自己同病相怜的元中丞表示同情和安慰。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恸。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
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
【评点】
本诗是诗人被贬潘州(在今广东境内)途经长沙时所作,借对贾谊不幸遭际的痛惜,抒写自己被贬的悲愤。
首联写贾谊三年谪官,落得“万古”留悲。诗人明写贾谊,暗寓自身迁谪。贾谊,汉文帝时著名政论家,因被权贵中伤,出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虽被召回京城,但不得重用,抑郁而死。类似的遭遇,使诗人怀古伤今,感慨万千。“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之感。“栖迟”的鸟儿是惶恐不安的,暗喻贾谊的失意,非常贴切。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颔联围绕题目中的“过”字,描写古宅萧条冷落的景色。“秋草”、“寒林”、“人去”、“日斜”,古宅四周一派黯然气象。而在这样的暗淡气氛中,诗人还要“独寻”,种种描写使诗人益发显得凄凉。寒林日斜,不仅是诗人眼前所见,也是当时李唐王朝岌岌可危形势的写照。“空见”二字,更将诗人回天乏术、无可奈何的痛苦心情抒写得淋漓尽致。
颈联,诗人由当年贾谊见疏,凭吊屈子,联系到如今自己赁吊贾谊。第五句中的一个“有道”,一个“犹”字,颇有韵味。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如此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诗人自身又会如何,自然可想而知;诗人被一贬再贬,沉沦坎坷。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写出了这一联的对句,也颇得含蓄之妙。“吊岂知”,贾谊出为长沙王太傅,经湘水时曾作《吊屈原赋》,凭吊战国时楚国大诗人屈原,亦兼寄自伤之情。湘水无情,流去经年。屈原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吊念自己。同样,贾谊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诗人又会来凭吊自己。诗人苦苦寻求知音而不得,抑郁无诉、徒然自呼的心境跃然纸上。
尾联抒发诗人被放逐天涯的哀惋叹喟。诗人在贾谊故宅前徘徊,暮色更浓,秋色更深,江山更趋寂静。一阵秋风掠过,黄叶纷纷飘落。此般深秋黄昏之景正象征着当时国家的衰败局势。此联也正与“日斜时”相应。“君”,既指代贾谊,也指诗人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
诗人吊古伤今,怀人抒怀;全诗意境悲凉,真挚感人,为唐代七律中之精品。


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