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
手机网
格雷厄姆网网站欢迎您!
广告
主页 > 诗词 > 名家 > 正文

钱起诗评点,送僧归日本与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2024-06-28 17:15 来源:未知 作者: admin
分享到
关注格雷厄姆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格雷厄姆网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格雷厄姆网在线客服

送僧归日本

钱起
上国随缘往,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因为机缘你到中国旅居,一路险阻好像梦中游行。
大海茫茫船似飘浮云天,超尘离世法舟悠悠轻轻。
水月和禅境默默地通会,海底鱼龙也来听你诵经。
可爱的是那不灭的禅灯,船行万里照人眼亮心明。
【评点】
唐时,中国与日本交往频繁,当时有许多日本人不远万里来中国学习或做官。唐诗中有许多寄赠日本人的篇章。本诗是诗人赠给归国日本僧人之作,通过形象地描绘景色和阐释禅理,赞颂了日本僧人不畏艰险远渡大海来中国学经的虔诚和勇敢坚贞的精神,同时婉转地抒发了诗人对僧人的留恋不舍之意。本诗还有一个特色:因为是写僧人,所以诗中有许多佛家术语,禅意很浓。
全诗写送别,却通篇不见一个“别”字。前两联写日僧万里来华,非常难得,离开时大海茫茫,小舟飘飘荡荡。首联不写送别,却写僧人来处,说他到中国山长水远,就像是在梦中游行一样。颔联写僧人已经乘船离开,船在茫茫的大海上游走,渐渐消逝在天际。这一联暗示了路途遥远,归程漫漫。颈联和尾联没有明确提到送别,而是描画了海上景物,这就拓宽了诗境,使诗摆脱了内容的束缚。运用这样的手法,即使狭窄的诗题也能有精彩的内容,从而成为佳作。
本诗使用了“随缘”、“法舟”、“水月”、“禅寂”、“梵声”、“灯影”等众多佛教术语。这些术语为诗句增添了无穷的虚空色彩。“海底的鱼龙”、“不灭的禅灯”都是禅经里才有的事物,对这些事物的描写大大扩展了全诗的意境。全诗语言清新,韵律和谐,节奏明快。依依别情、禅理禅趣的恰当融和,更是极为妥帖地深化了为僧人送行这个主题。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钱起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僮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谷中的泉水环抱着茅屋,云霞在薜荔帷墙外升起。
新雨过后竹林更显翠绿,夕阳映照山色莽莽苍苍。
悠闲的白鹭鸟早已归巢,秋花迟迟不落依然飘香。
家僮已把山路清扫干净,昨天已邀友人来此游赏。
【评点】
本诗为诗人邀请友人杨补阙来书斋聚会而作。诗人的书斋隐匿于云霞缭绕的空谷幽壑之间,四周景色清秀,宁静舒适,诗人因此在诗歌中着意渲染书斋及周围环境的静谧幽美,清新淡雅,以激发友人的游兴;结尾处,诗人期待友人到来,突出表现了诗人邀约的诚意。谷口,古地名,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补阙,官名,分左右补阙,职责是向皇帝进行规谏及举荐。
诗的首联写景,“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泉壑”对“云霞”,“茅茨”对“薜帷”,对仗工整。诗人用一个“带”字,一个“生”字,将静景拟人化,写活了。书斋周围有谷口和山泉沟壑,云霞缓缓初升于外墙的薜帷间,由此可知书斋位于山中高处的幽静之所。
颔联“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为绘景佳句。此联继续写景,晴雨分写。先写雨后:书斋附近,有浓密的竹林。雨后,翠竹生机勃发,更加可爱;再写夕阳时分:晚山夕照,山光辉煌万状,风光无限。
颈联“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写花鸟情态:悠闲的白鹭很早就栖息了,生长在高山之中的秋花,凋落得要更迟些。
以上六句写尽了书斋附近的清幽美景,如此境地,怎不促使杨补阙受邀前来?
结尾一联发出邀请,“家僮扫萝径,昨与故人期”,突出表现了诗人的诚意盛情。
全诗通篇写景,用词简练,韵律优美,句式工整,有静有动,寂而不滞,生动传神,展现出钱起空灵淡雅、清丽追奇的诗风。此外,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将水、云、竹、山、鹭、花都人格化了,写得极富感情。

广告

热门搜索

相关文章

广告
|名家 频道

钱起诗评点,送僧归日本与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admin

|

送僧归日本

钱起
上国随缘往,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因为机缘你到中国旅居,一路险阻好像梦中游行。
大海茫茫船似飘浮云天,超尘离世法舟悠悠轻轻。
水月和禅境默默地通会,海底鱼龙也来听你诵经。
可爱的是那不灭的禅灯,船行万里照人眼亮心明。
【评点】
唐时,中国与日本交往频繁,当时有许多日本人不远万里来中国学习或做官。唐诗中有许多寄赠日本人的篇章。本诗是诗人赠给归国日本僧人之作,通过形象地描绘景色和阐释禅理,赞颂了日本僧人不畏艰险远渡大海来中国学经的虔诚和勇敢坚贞的精神,同时婉转地抒发了诗人对僧人的留恋不舍之意。本诗还有一个特色:因为是写僧人,所以诗中有许多佛家术语,禅意很浓。
全诗写送别,却通篇不见一个“别”字。前两联写日僧万里来华,非常难得,离开时大海茫茫,小舟飘飘荡荡。首联不写送别,却写僧人来处,说他到中国山长水远,就像是在梦中游行一样。颔联写僧人已经乘船离开,船在茫茫的大海上游走,渐渐消逝在天际。这一联暗示了路途遥远,归程漫漫。颈联和尾联没有明确提到送别,而是描画了海上景物,这就拓宽了诗境,使诗摆脱了内容的束缚。运用这样的手法,即使狭窄的诗题也能有精彩的内容,从而成为佳作。
本诗使用了“随缘”、“法舟”、“水月”、“禅寂”、“梵声”、“灯影”等众多佛教术语。这些术语为诗句增添了无穷的虚空色彩。“海底的鱼龙”、“不灭的禅灯”都是禅经里才有的事物,对这些事物的描写大大扩展了全诗的意境。全诗语言清新,韵律和谐,节奏明快。依依别情、禅理禅趣的恰当融和,更是极为妥帖地深化了为僧人送行这个主题。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钱起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僮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谷中的泉水环抱着茅屋,云霞在薜荔帷墙外升起。
新雨过后竹林更显翠绿,夕阳映照山色莽莽苍苍。
悠闲的白鹭鸟早已归巢,秋花迟迟不落依然飘香。
家僮已把山路清扫干净,昨天已邀友人来此游赏。
【评点】
本诗为诗人邀请友人杨补阙来书斋聚会而作。诗人的书斋隐匿于云霞缭绕的空谷幽壑之间,四周景色清秀,宁静舒适,诗人因此在诗歌中着意渲染书斋及周围环境的静谧幽美,清新淡雅,以激发友人的游兴;结尾处,诗人期待友人到来,突出表现了诗人邀约的诚意。谷口,古地名,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补阙,官名,分左右补阙,职责是向皇帝进行规谏及举荐。
诗的首联写景,“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泉壑”对“云霞”,“茅茨”对“薜帷”,对仗工整。诗人用一个“带”字,一个“生”字,将静景拟人化,写活了。书斋周围有谷口和山泉沟壑,云霞缓缓初升于外墙的薜帷间,由此可知书斋位于山中高处的幽静之所。
颔联“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为绘景佳句。此联继续写景,晴雨分写。先写雨后:书斋附近,有浓密的竹林。雨后,翠竹生机勃发,更加可爱;再写夕阳时分:晚山夕照,山光辉煌万状,风光无限。
颈联“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写花鸟情态:悠闲的白鹭很早就栖息了,生长在高山之中的秋花,凋落得要更迟些。
以上六句写尽了书斋附近的清幽美景,如此境地,怎不促使杨补阙受邀前来?
结尾一联发出邀请,“家僮扫萝径,昨与故人期”,突出表现了诗人的诚意盛情。
全诗通篇写景,用词简练,韵律优美,句式工整,有静有动,寂而不滞,生动传神,展现出钱起空灵淡雅、清丽追奇的诗风。此外,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将水、云、竹、山、鹭、花都人格化了,写得极富感情。


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