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
手机网
启财网网站欢迎您!
广告
主页 > 诗词 > 名家 > 正文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王昌龄),寻西山隐者不遇(丘为)-五言

2024-06-28 17:15 来源:未知 作者: admin
分享到
关注启财网在线: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启财网在线客服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悠闲地高卧在南斋书房里,拉开窗帘看到初升的月亮。
月光下水波树影轻轻摇晃,水光月光辉映在窗外荡漾。
不知明月经历了几多圆缺,古往今来人世的变化无常。
品德高尚的人住在清江边,今晚定把思乡曲苦苦吟唱。
相隔千里能否和你共赏月?微风吹来兰花杜若的芳香。
【评点】
本诗写诗人玩月思友,由月忆人。在诗中,诗人描写了月亮清辉弥漫山林的清幽景色,抒写了由月亮的盈虚所引发的世事无常的感慨,并表达了对友人深挚的思念之情。山阴:在今浙江绍兴市。崔少府,指崔国辅。
本诗的前面六句,重点描写了诗人开窗后所看到的月色。“高卧南斋时”一句,说明诗人正在自己的书房——“南斋”中躺着,想睡却没有睡,这是什么缘故呢?“开帷月初吐”一句承接上文,说明了诗人无法入睡的原因:窗外,那一轮刚刚升起的皎洁月亮悬挂在半空中,面对如此美景,诗人怎么能够安然睡去?因此,他撩起窗帘,卧于榻上,欣赏明月。接下来,“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两句点出主题,写诗人赏玩月色:月亮的光辉淡淡地照着树木河流,水光月光又相互辉映,在窗外荡漾。“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两句,是诗人由赏月而产生的思索:月亮经过了几多圆缺,人世又经历了几多变化?月亮能长存于天地之间,但世事却是变化无常。这深深的感叹,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珍惜和重视。在这一时刻,诗人不禁对友人产生了思念之情,这种思念便显得更为真挚。
诗中第七、八句转写思念友人。诗人用“美人”居于“清江”之畔作比,称赞友人品行高尚。最后两句写友人的文章品德就像芬芳四溢的兰花杜若,远近闻名。结尾这四句语言委婉蕴藉,不仅是称赞友人的高尚德行,也反映了诗人自己高尚的情怀。这种写法比普通的赏月怀人更为真挚动人,给读者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
整首诗景情交融,艺术感染力非常强。诗人从眼前的人和景联想起以前的景与情,可谓匠心独具。

寻西山隐者不遇

丘为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惟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高高的山顶上有一间茅屋,从山下走上去足有三十里。
轻叩柴门没有僮仆回问声,窥视房里只有桌案和茶几。
莫非是架着车子出外砍柴,或者是垂钓在秋天的江水。
错过了时机未能与他相见,空负了殷勤仰慕一片心意。
新雨中草色多么青翠葱绿,晚风将松涛声送到窗子里。
这清幽境地很合我的雅兴,足可以把身心和耳目洗涤。
我虽然还没有和主人交谈,却已经领悟了清净的道理。
玩得兴尽就满意地下山去,何必非要和这位隐者相聚。
【评点】
本诗写了诗人寻访山中隐者不遇的情景和感受,通过描写深山清幽景色,渲染隐逸生活的清高闲逸,抒写了诗人领悟隐逸理趣的喜悦。诗人乘兴而来,虽寻隐者不遇,却未生失望惆怅之情。相反,他洒脱飘逸,领略到了隐者的生活情趣之后尽兴而归,实为君子之风。
前八句写诗人寻访隐者而不遇,展现了隐者独居高处,远离世俗喧嚣的清新雅致的生活。开篇点出隐者居于山顶的“一茅茨”中,距山脚有“三十里”。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不畏路途险阻、诚心拜访之意,又点出了隐者有意远离世俗喧嚣之心。“绝顶”与“直上”呼应,写出了山势的险阻和诗人攀登的劳苦。三、四句写“不遇”,诗人叩门拜访而无应答,只能窥见茶几。继而写诗人在门外猜测究竟隐者在何处?是乘车出游还是在池边垂钓呢?这两者恰是多数隐者日常生活的写照,闲情逸致由此可见。这种由诗人臆断的表达方式比直接描述更加灵活有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诗人远寻而不得见,景仰之情不得表达,或多或少会有失望之情。然而诗写到此处,却突然宕了开去。诗人虽不见隐者,但却从周围的淡雅景致中得到陶冶,体会到了诗般的心境。可谓兴尽而归,自得其所,倒也惬意。自“草色新雨中”到“颇得清净理”六句,诗人由访人不得见的失望到见景领悟的满足,由单纯的景仰之情到领悟隐者的闲情逸致,这又怎能说是空访呢?结尾两句引用的是晋代王子猷雪夜访友的故事。诗人意图借此表明,访友之意不在于访,只要使自己的兴致得以宣泄即可。读诗至此,一位绝不亚于隐者的高雅之士的形象充分展现在读者面前。

广告

热门搜索

相关文章

广告
|名家 频道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王昌龄),寻西山隐者不遇(丘为)-五言

admin

|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悠闲地高卧在南斋书房里,拉开窗帘看到初升的月亮。
月光下水波树影轻轻摇晃,水光月光辉映在窗外荡漾。
不知明月经历了几多圆缺,古往今来人世的变化无常。
品德高尚的人住在清江边,今晚定把思乡曲苦苦吟唱。
相隔千里能否和你共赏月?微风吹来兰花杜若的芳香。
【评点】
本诗写诗人玩月思友,由月忆人。在诗中,诗人描写了月亮清辉弥漫山林的清幽景色,抒写了由月亮的盈虚所引发的世事无常的感慨,并表达了对友人深挚的思念之情。山阴:在今浙江绍兴市。崔少府,指崔国辅。
本诗的前面六句,重点描写了诗人开窗后所看到的月色。“高卧南斋时”一句,说明诗人正在自己的书房——“南斋”中躺着,想睡却没有睡,这是什么缘故呢?“开帷月初吐”一句承接上文,说明了诗人无法入睡的原因:窗外,那一轮刚刚升起的皎洁月亮悬挂在半空中,面对如此美景,诗人怎么能够安然睡去?因此,他撩起窗帘,卧于榻上,欣赏明月。接下来,“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两句点出主题,写诗人赏玩月色:月亮的光辉淡淡地照着树木河流,水光月光又相互辉映,在窗外荡漾。“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两句,是诗人由赏月而产生的思索:月亮经过了几多圆缺,人世又经历了几多变化?月亮能长存于天地之间,但世事却是变化无常。这深深的感叹,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珍惜和重视。在这一时刻,诗人不禁对友人产生了思念之情,这种思念便显得更为真挚。
诗中第七、八句转写思念友人。诗人用“美人”居于“清江”之畔作比,称赞友人品行高尚。最后两句写友人的文章品德就像芬芳四溢的兰花杜若,远近闻名。结尾这四句语言委婉蕴藉,不仅是称赞友人的高尚德行,也反映了诗人自己高尚的情怀。这种写法比普通的赏月怀人更为真挚动人,给读者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
整首诗景情交融,艺术感染力非常强。诗人从眼前的人和景联想起以前的景与情,可谓匠心独具。

寻西山隐者不遇

丘为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惟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高高的山顶上有一间茅屋,从山下走上去足有三十里。
轻叩柴门没有僮仆回问声,窥视房里只有桌案和茶几。
莫非是架着车子出外砍柴,或者是垂钓在秋天的江水。
错过了时机未能与他相见,空负了殷勤仰慕一片心意。
新雨中草色多么青翠葱绿,晚风将松涛声送到窗子里。
这清幽境地很合我的雅兴,足可以把身心和耳目洗涤。
我虽然还没有和主人交谈,却已经领悟了清净的道理。
玩得兴尽就满意地下山去,何必非要和这位隐者相聚。
【评点】
本诗写了诗人寻访山中隐者不遇的情景和感受,通过描写深山清幽景色,渲染隐逸生活的清高闲逸,抒写了诗人领悟隐逸理趣的喜悦。诗人乘兴而来,虽寻隐者不遇,却未生失望惆怅之情。相反,他洒脱飘逸,领略到了隐者的生活情趣之后尽兴而归,实为君子之风。
前八句写诗人寻访隐者而不遇,展现了隐者独居高处,远离世俗喧嚣的清新雅致的生活。开篇点出隐者居于山顶的“一茅茨”中,距山脚有“三十里”。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不畏路途险阻、诚心拜访之意,又点出了隐者有意远离世俗喧嚣之心。“绝顶”与“直上”呼应,写出了山势的险阻和诗人攀登的劳苦。三、四句写“不遇”,诗人叩门拜访而无应答,只能窥见茶几。继而写诗人在门外猜测究竟隐者在何处?是乘车出游还是在池边垂钓呢?这两者恰是多数隐者日常生活的写照,闲情逸致由此可见。这种由诗人臆断的表达方式比直接描述更加灵活有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诗人远寻而不得见,景仰之情不得表达,或多或少会有失望之情。然而诗写到此处,却突然宕了开去。诗人虽不见隐者,但却从周围的淡雅景致中得到陶冶,体会到了诗般的心境。可谓兴尽而归,自得其所,倒也惬意。自“草色新雨中”到“颇得清净理”六句,诗人由访人不得见的失望到见景领悟的满足,由单纯的景仰之情到领悟隐者的闲情逸致,这又怎能说是空访呢?结尾两句引用的是晋代王子猷雪夜访友的故事。诗人意图借此表明,访友之意不在于访,只要使自己的兴致得以宣泄即可。读诗至此,一位绝不亚于隐者的高雅之士的形象充分展现在读者面前。


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