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
手机网
格雷厄姆网网站欢迎您!
广告

感遇二首-五言古诗

2022-07-19 19:57 来源:未知 作者: admin
关注格雷厄姆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格雷厄姆网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格雷厄姆网在线客服

感遇二首

张九龄
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春天的兰草葱郁繁茂,秋天的桂花皎明净洁。
欣欣向荣充满着生机,各自适应美好的季节。
谁知道那些林中隐士,闻到了芳香深加爱悦。
花木的芬芳出于本性,何求于美人赏识攀折。
其二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江南一带生长的丹橘,经过寒冬还绿叶葱茏。
哪里是因为地气温暖,全凭自己有耐寒本性。
本可以献给贵客嘉宾,无奈阻隔着崇山峻岭。
命运决定了这种遭遇,循环的道理难以追寻。
世人只是说栽植桃李,难道丹橘就不能遮阴?
【评点】
唐开元末年,玄宗沉迷声色,荒废朝政,贬黜张九龄,宠信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与只会溜须拍马的牛仙客。牛、李结成党羽,专揽朝政,排除异己,致使朝政愈加腐败。张九龄对此甚为不满,便以比兴手法,托物寓意,写下感情朴素真挚的《感遇十二首》。
这里的第一首即《感遇十二首》中的第一首,是一首哲理诗,是诗人被贬为荆州长史后所写。
诗一开头,用工整的偶句,突现了兰草、桂花这两种植物的高洁性情。由“葳蕤”二字,可见兰草逢春萌发的勃勃生机;由“皎洁”二字,可见桂花遇秋吐蕊的湛湛风华。接下来,“欣欣此生意”一句总起来说,兰、桂都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自尔为佳节”又分开来说,一个“自”字,除指出兰、桂均能应时节而绽放外,还表明了它们虽繁盛却不谄媚、不求人知的高尚品质,对下文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进行了铺垫。
诗的前面四句只写兰桂而未写人,第五句,诗人则用“谁知”陡然一转,自然地引出了深居山林的美人,也就是那些兰心桂质的隐逸之士。美人因嗅到兰、桂的芬芳,对兰、桂产生了倾慕之情。诗由不写人到写人,是一个急转,诗情也为之一荡。
结尾两句,诗人又用“何求”二字将笔锋一转。山中美人既然爱兰、桂的芬芳,那么,兰、桂如有心,应该十分愿意被美人折取赏玩。但诗人却没有这样写下去,而是另辟新意:兰草迎春而绽放,桂花逢秋而吐蕊,这是兰、桂的本性,而不是为了获得美人的攀折玩赏。可以明显地看出,诗人以兰、桂“不求美人折”来譬喻贤德君子的洁身自爱:君子修身养性,只不过是他品性使然,而不是借此来获得外界的赞誉提拔。整首诗的主旨,至此才道出。
整首诗结构紧密、语尽意深,托物寓意,寓理于咏,令读者丝毫感觉不到说教的突兀。
《感遇十二首》中的第二首也依然是托物言志诗,借歌颂丹橘表达诗人遭受排挤的愤懑心情和坚贞不屈的节操。看到本诗,人们很容易想起屈原的《橘颂》。本诗开篇便说“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其托物言志之意非常明显。在南国,深秋时多数树木的叶片都会枯黄凋零,更别说能经受寒冬的摧残。可是,丹橘却能“经冬犹绿林”。句中一个“犹”字,饱含着诗人的赞美之情。那么,丹橘经冬犹绿,到底是因为独特的地理优势,还是本性使然呢?若是地理优势造成,也就不值得赞叹了。因此诗人先用反问句“岂伊地气暖”一“纵”,又用肯定句“自有岁寒心”一“收”,令诗情跌宕起伏,独具韵味。在古代诗文中,“岁寒心”多指松柏。诗人在此赞颂丹橘与松柏一样具有忍受严寒的节操,是别有一番深意的。
《橘柚垂华实》是汉代《古诗》中的一篇,其中一句“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以橘柚的遭遇抒发了诗人不被世用的愤慨。而本诗中的“可以荐嘉客”,就是“冀见食”之意。丹橘经冬而不凋,不因严寒而改变节操,已经很值得赞美;它结出丰硕的果实,只想贡献给他人,更可见它的品德高尚。按理说,如此优良的树木、果实是应当向嘉宾推荐的,无奈却被重山深水无情地阻隔了!一句“奈何阻重深”,使人仿佛听到了诗人无奈的叹息声。
而“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两句,明确吐露了诗人托物言志之意:无论是丹橘还是人,其遭遇好坏与命运相关。而命运好坏的缘由则像循环往复的自然之理那样,无法探究。这两句诗委婉幽深,饱含着诗人复杂的感情。
在末尾,诗人用反问语气结束全诗:世人只说栽种桃李,莫非橘树就无法遮阴、没有功用吗?在诗的前半部分,诗人已写明橘树绿荫耐寒、果实甘美,但它的命运却又如此多舛,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在《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中有这样一个寓言:阳虎对赵简主说,他曾经亲自培养了一批人才,然而当他有危难的时候,这批人才却都不帮他。因此阳虎慨叹道:“虎不善树人。”赵简主说:“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只栽种桃李而不栽种橘柚,此类“君子”,总不能算作“慎所树”吧!
本诗不事雕琢却浑然天成,两个反问句,更使诗情跌宕起伏。但诗的语气始终是温和敦厚的。无论是愤慨,还是忧伤,都是羚羊挂角,不着形迹,使全诗意境超然。

责任编辑:admin 标签:感遇二首,五言古诗
广告

热门搜索

相关文章

广告
|名家 频道

感遇二首-五言古诗

admin

|

感遇二首

张九龄
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春天的兰草葱郁繁茂,秋天的桂花皎明净洁。
欣欣向荣充满着生机,各自适应美好的季节。
谁知道那些林中隐士,闻到了芳香深加爱悦。
花木的芬芳出于本性,何求于美人赏识攀折。
其二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江南一带生长的丹橘,经过寒冬还绿叶葱茏。
哪里是因为地气温暖,全凭自己有耐寒本性。
本可以献给贵客嘉宾,无奈阻隔着崇山峻岭。
命运决定了这种遭遇,循环的道理难以追寻。
世人只是说栽植桃李,难道丹橘就不能遮阴?
【评点】
唐开元末年,玄宗沉迷声色,荒废朝政,贬黜张九龄,宠信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与只会溜须拍马的牛仙客。牛、李结成党羽,专揽朝政,排除异己,致使朝政愈加腐败。张九龄对此甚为不满,便以比兴手法,托物寓意,写下感情朴素真挚的《感遇十二首》。
这里的第一首即《感遇十二首》中的第一首,是一首哲理诗,是诗人被贬为荆州长史后所写。
诗一开头,用工整的偶句,突现了兰草、桂花这两种植物的高洁性情。由“葳蕤”二字,可见兰草逢春萌发的勃勃生机;由“皎洁”二字,可见桂花遇秋吐蕊的湛湛风华。接下来,“欣欣此生意”一句总起来说,兰、桂都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自尔为佳节”又分开来说,一个“自”字,除指出兰、桂均能应时节而绽放外,还表明了它们虽繁盛却不谄媚、不求人知的高尚品质,对下文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进行了铺垫。
诗的前面四句只写兰桂而未写人,第五句,诗人则用“谁知”陡然一转,自然地引出了深居山林的美人,也就是那些兰心桂质的隐逸之士。美人因嗅到兰、桂的芬芳,对兰、桂产生了倾慕之情。诗由不写人到写人,是一个急转,诗情也为之一荡。
结尾两句,诗人又用“何求”二字将笔锋一转。山中美人既然爱兰、桂的芬芳,那么,兰、桂如有心,应该十分愿意被美人折取赏玩。但诗人却没有这样写下去,而是另辟新意:兰草迎春而绽放,桂花逢秋而吐蕊,这是兰、桂的本性,而不是为了获得美人的攀折玩赏。可以明显地看出,诗人以兰、桂“不求美人折”来譬喻贤德君子的洁身自爱:君子修身养性,只不过是他品性使然,而不是借此来获得外界的赞誉提拔。整首诗的主旨,至此才道出。
整首诗结构紧密、语尽意深,托物寓意,寓理于咏,令读者丝毫感觉不到说教的突兀。
《感遇十二首》中的第二首也依然是托物言志诗,借歌颂丹橘表达诗人遭受排挤的愤懑心情和坚贞不屈的节操。看到本诗,人们很容易想起屈原的《橘颂》。本诗开篇便说“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其托物言志之意非常明显。在南国,深秋时多数树木的叶片都会枯黄凋零,更别说能经受寒冬的摧残。可是,丹橘却能“经冬犹绿林”。句中一个“犹”字,饱含着诗人的赞美之情。那么,丹橘经冬犹绿,到底是因为独特的地理优势,还是本性使然呢?若是地理优势造成,也就不值得赞叹了。因此诗人先用反问句“岂伊地气暖”一“纵”,又用肯定句“自有岁寒心”一“收”,令诗情跌宕起伏,独具韵味。在古代诗文中,“岁寒心”多指松柏。诗人在此赞颂丹橘与松柏一样具有忍受严寒的节操,是别有一番深意的。
《橘柚垂华实》是汉代《古诗》中的一篇,其中一句“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以橘柚的遭遇抒发了诗人不被世用的愤慨。而本诗中的“可以荐嘉客”,就是“冀见食”之意。丹橘经冬而不凋,不因严寒而改变节操,已经很值得赞美;它结出丰硕的果实,只想贡献给他人,更可见它的品德高尚。按理说,如此优良的树木、果实是应当向嘉宾推荐的,无奈却被重山深水无情地阻隔了!一句“奈何阻重深”,使人仿佛听到了诗人无奈的叹息声。
而“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两句,明确吐露了诗人托物言志之意:无论是丹橘还是人,其遭遇好坏与命运相关。而命运好坏的缘由则像循环往复的自然之理那样,无法探究。这两句诗委婉幽深,饱含着诗人复杂的感情。
在末尾,诗人用反问语气结束全诗:世人只说栽种桃李,莫非橘树就无法遮阴、没有功用吗?在诗的前半部分,诗人已写明橘树绿荫耐寒、果实甘美,但它的命运却又如此多舛,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在《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中有这样一个寓言:阳虎对赵简主说,他曾经亲自培养了一批人才,然而当他有危难的时候,这批人才却都不帮他。因此阳虎慨叹道:“虎不善树人。”赵简主说:“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只栽种桃李而不栽种橘柚,此类“君子”,总不能算作“慎所树”吧!
本诗不事雕琢却浑然天成,两个反问句,更使诗情跌宕起伏。但诗的语气始终是温和敦厚的。无论是愤慨,还是忧伤,都是羚羊挂角,不着形迹,使全诗意境超然。


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