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
手机网
格雷厄姆网网站欢迎您!
广告

关注的股票被机构过量持有

2024-06-28 17:15 来源:未知 作者: admin
分享到
关注格雷厄姆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格雷厄姆网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格雷厄姆网在线客服

   一只股票可能会得到过多的机构投资者认同。“过量持有”这个术语是我们在1969年创造的,用来描述股票的机构持有者过多的状况。过量持有的风险在于,当该公司出现状况或者是熊市开始时,过量的机构认同可能会转化成潜在的大额抛售。
   骏立基金独家持有诺基亚公司的2.5亿股和美国在线的1亿股,这导致了该公司2000年和2001年中极为不利的供需失衡。其他被过量持有的股票实例还有1999年的世通公司和2000~2001年的捷迪讯光电、思科系统。
   因此,即使是“50大热门股”或是其他机构投资者广泛持有的股票,前景也可能会暗淡无光、风险十足。当某公司的业绩增长已到了几乎所有的机构投资者都去购买它的股票的时候,再买进它的股票可能为时已晚,因为它已经丧失了核心的增长潜力。
   试想一下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时,许多投资机构认为花旗集团股票有很高的持有价值。然而2008年银行业次贷危机爆发后,纽约花旗银行的股价先是跌到3美元,随后又继续下跌到1美元。而仅仅在两年之前,它的股价高达57美元。正因为如此,本书在第一版之后新增了两个章节详细介绍股票卖点的问题。大多数投资者没有卖出的准则和计划,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
   美国国际集团也面临了同样的困境。2008年,AIG的股价由2000年100多美元的卖价溃败到50美分;而政府控股的房利美则在同一金融危机中,股价暴跌到不足1美元。
   2001年夏天美国在线的股票和2000年夏天思科系统的股票被1000多家的机构投资者持有。当市场处于熊市的时候,这样庞大的潜在供给压力会对股价产生不利影响。许多基金会在上升趋势中挤入,在下降趋势中被挤出。

   本文由巴菲特之家整理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标签:过量持有
广告

热门搜索

相关文章

广告
|基本面分析 频道

关注的股票被机构过量持有

admin

|
   一只股票可能会得到过多的机构投资者认同。“过量持有”这个术语是我们在1969年创造的,用来描述股票的机构持有者过多的状况。过量持有的风险在于,当该公司出现状况或者是熊市开始时,过量的机构认同可能会转化成潜在的大额抛售。
   骏立基金独家持有诺基亚公司的2.5亿股和美国在线的1亿股,这导致了该公司2000年和2001年中极为不利的供需失衡。其他被过量持有的股票实例还有1999年的世通公司和2000~2001年的捷迪讯光电、思科系统。
   因此,即使是“50大热门股”或是其他机构投资者广泛持有的股票,前景也可能会暗淡无光、风险十足。当某公司的业绩增长已到了几乎所有的机构投资者都去购买它的股票的时候,再买进它的股票可能为时已晚,因为它已经丧失了核心的增长潜力。
   试想一下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时,许多投资机构认为花旗集团股票有很高的持有价值。然而2008年银行业次贷危机爆发后,纽约花旗银行的股价先是跌到3美元,随后又继续下跌到1美元。而仅仅在两年之前,它的股价高达57美元。正因为如此,本书在第一版之后新增了两个章节详细介绍股票卖点的问题。大多数投资者没有卖出的准则和计划,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
   美国国际集团也面临了同样的困境。2008年,AIG的股价由2000年100多美元的卖价溃败到50美分;而政府控股的房利美则在同一金融危机中,股价暴跌到不足1美元。
   2001年夏天美国在线的股票和2000年夏天思科系统的股票被1000多家的机构投资者持有。当市场处于熊市的时候,这样庞大的潜在供给压力会对股价产生不利影响。许多基金会在上升趋势中挤入,在下降趋势中被挤出。

   本文由巴菲特之家整理编辑。



基本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