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理论实战圆弧底反转形态
admin
|圆弧底是指呈圆弧状的一种不太常见的底部反转形态,又称为“蝶形”、“圆形”、“碗形”等。圆弧底形态属于一种盘整形态,多出现在价格底部区域,是极弱势行情的典型特征。

(1)股价处于低价区;
(2)股价变动简单且连续,先是缓缓下滑,而后缓缓上升,K线连线呈圆弧形;
(3)成交量变化与股价变化相同,先是逐步减少,伴随股价回升,成交量也逐步增加,同样呈圆弧形;
(4)耗时较长;
(5)“圆弧底”形成末期,股价迅速上扬形成突破,成交量也显著放大,股价涨升迅猛,往往很少回档整理。
圆弧底形态的形成是由于价格经过长期下跌之后,卖方的抛压逐渐消失,空方的能量基本上已释放完毕,许多的高位深度套牢盘,因价格跌幅太大,只好改变操作策略,继续长期持仓不动。但由于短时间内买方也难以汇集买气,价格无法上涨,加之此时价格元气大伤,价格只有停留在底部长期休整,以恢复元气,行情呈极弱势。持仓人不愿割肉,多头也不愿意介入,价格陷入胶着,震幅小的可怜,此时,价格便会形成圆弧底形态,该形态也被称之为价格“休眠期”。
单纯从形态上来分析,圆弧底股价呈弧形上升,价格变动简单且连续,先是缓缓下滑,虽不断创出新低,但跌不了多少就弹升,比前一个低点稍低,随后在回落到弧底附近时,多空平衡,低点走平,出现盘局,最后是每波回落点都略高于前点,把这些短期低点连接起来,就形成了圆弧底。
在此期间,成交量变化与股价同步,先是逐渐减少,随后伴随股价回升,成交量渐次增加,也呈圆弧状,由于圆弧底形成耗时较长,多空换手充分,所以当带量突破颈线位,形成向上有效突破后,股价迅速上扬,涨升迅猛,往往很少回档整理。
了解了圆弧底的市场含义后,投资者还应进一步掌握其操作要点:
(1)有时当圆弧底部形成后,股价并不随即上涨,而是先走出一个来回窄幅拉锯的平台,也称进货平台,此处买进较佳。
(2)在圆弧底形成中,由于多空双方皆不愿意积极参与,成交量极小,价格显得异常沉闷,这段时间显得很漫长,所以不要过早介入,可选择在突破颈线时买入。
(3)圆弧底形态通常是机构庄家吸货区域,由于其炒作周期长,故在完成圆弧底形态后,其涨升的幅度也是很大的,投资者如在圆弧底形态内买进,则要注意在启动前的震仓洗盘。因为在涨升初期,会吸引大量散户买进,给机构庄家后期拉抬增加负担,清扫出局一批浮动筹码与短线客后,机构才会大幅拉抬股价格,在上涨途中,还会不断地利用旗形,楔形等多种整理形态调整上升角度,延续涨升,所以圆弧底形态从某种角度上也可说是黎明前的黑暗,在形态内价格貌似平静如水,实际上是在酝酿着一波滔天巨浪。
(4)圆弧底的最终上涨高度往往是弧底最低点到颈线距离的3至4倍,但是圆弧底如果距离前期的成交密集区太近,尽管底部形成的时间足够长了,后市上涨高度也有限,因为原有的股票持有者没有经历一个极度绝望的过程,导致底部的换手率不高,限制了未来的涨升空间
(5)圆弧底常见于低价股中,呈现一种平底延伸状,通常需要数月才能完成。在圆弧底形成期间,有时还常伴随蝶形底。
(6)在所有的底部技术形态中,圆弧底形成的概率较低,这是因为形成圆弧底的条件严格,首先它要求股价处于低价区,其次低价区的平均价格应该至少低于最高价的50%以上,距离前期成交密集区要尽可能的远。最后在形成圆弧底之前,股价应该是处于连续下跌状态。
在实战中,投资者要遵循以下投资策略:
A.在刚刚经过底部的中点时,某日成交量突然放大,股价窜升,但很快又恢复到平缓的上升趋势中。而在形态形成的结束位置会出现一个平台,随后平台被突破,大幅上升行情开始。
B.选择最佳买入时机:“圆弧底”耗时长,所以不应过早介入,首先,在买入之前必须确认成交量的底部已形成;其次,要在连续几日和放量收阳线之后;另外,如果在“圆弧底”形成末期出现整理平台,则应在成交量萎缩至接近突破前成交量水平时及时抢进。
中国宝安(000009)该股从1997年10月至1998年4月走出了一个圆弧底形态:这是在上涨一浪后,股价经过近6个月的时间形成圆弧底,同时成交量配合良好,在突破颈线后,股价一直涨到8.25元。
由于圆弧底易于辨认,有时太好的圆弧底反而被主力利用来出货形成骗线。像某些个股除权后在获利丰厚的情况下,庄家就是利用漂亮的圆弧底来吸引投资者。因此,如果公认的圆弧底久攻不能突破或突破后很快走弱,特别是股价跌破圆弧底的最低价时仍应止损出局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