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股市大盘多头行情
admin
|1.政策面
因为A股具有极强的政策市特征,从某种层面上说,政策对A股的作用几乎是决定性的,政策可以控制市场的资金供给,也可以控制市场的股票供给,而供给是决定股价的根本因素。由于A股本身至今未逃出被利用的角色,因此,政策到底想利用股市做什么,对投资者判断后市具有极强的参考作用。如1999年的“5·19”行情是受刺激内需、扩大投资的经济影响;2001年后的股市大跌是由国有股减持政策引起;2005年的年市是因为国有股改革。
一般情况下,在一轮上升趋势行情运行结束而进入下行趋势后,政府在股市下跌初期不会出台相应的刺激政策,直到市场信心极度低迷,市场本身的能力已经无法激活市场时,政策才会陆续出台。但是,一方面则于趋势已经确认,市场还没有跌透,另一方面由于政策强度仍然不够,所以市场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因此而止跌。随着市场的继续下跌及政策的陆续出台,股票会逐渐进入底部。跟据多年经验可知,一波大的下跌行情,从政策出台到市场开始见底有一个时间差,不过,政策对股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利好的堆积,会改变资金的看法。如2007年的6124点后的一跌再跌所伴随的政策变化,前两次降低印花税虽然有一波反弹,但都没有改变市场趋势,直到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加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出台后,才开始真正的见底,这就是利好与大底的时间差,如下图所示的上证指数周K线图。

资金面的多头信号在于两点,分别是货币政策和股市的资金供给情况。货币政策就是央行整体执行的货币政策,如果货币政策收紧,会提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增加公开市场操作;货币政策放宽,会降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同时降低公开市场操作,从而增加资金净投放。“大河无水小河干”,如果央行的货币政策在股市走差时都是收紧的,股市在短期内将很难有太大起色,直至相对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到来。则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只要没有通货膨胀压力,央行一般不会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主要是为了应付通货膨胀以及预防经济过热。
投资者要注意,货币政策与股市之间同样有一个时间差,即当股市处于下跌趋势时,刚开始的降息或降低存款准备金并不能改变市场的下行趋势,但随着这种政策的累积,下行趋势会逐渐改变;在上升趋势中也一样,货币政策改变的初期并不能改变股市的上行趋势,直到累积效应显示为止。
股市的资金供给情况取决于两点,第一是管理部门审批基金的速度;第二是投资者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关于前者,主要原因是A股仍未市场化,包括基金发行、股票的IPO都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而不是通过更为市场化的手段进行。这样,相关部门就能够根据自己对市场的认识来控制资金对市场的攻击。同样,股票的IPO也要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发多少、怎么发都由相关部门决定。这就直接决定了股市的资金和股票的供给。
市场中的投资者对未来市场的看法也会影响到资金的供给面,如果投资者看好未来市场,就会追加资金投入;相反,不看好未来市场就会降低市场资金投入,这样就会造成市场的波动。
!提醒!
资金是股市的血液,股市得资金而雄起,失资金而疲软。
3.基本面
在股市中,基本面不能左右股价,但市场对基本面的预期可能会左右股价。股市就是炒预期的市场,只要有预期,现在的垃圾就是未来的金子;只要有预期,现在的金子也可能变成未来的垃圾。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基本面与价格并无直接关系,但基本面的预期却与价格息息相关。
例如,一轮熊市已经让市场大跌,跌得市场信心全无,企业业绩大幅下滑。此时,投资者考虑的不是市场曾经的大跌和当下的企业业绩,而是其未来的业绩。只要基本面预期不错,市场就会慢慢转好,而一旦有转好的预期,行情一定会再度弹起。从这一点来讲,为什么一些垃圾股能暴涨,是因为它们有未来的预期。
4.技术面
任何政策面、资金面、基本面等信息都最终会反映在盘面上,也只有从盘面上才能最终确认到底是否有改变趋势的多头信号。技术面是表象,是判断市场最直接的依据,也是最重要的依据。投资者在判断了行情是否见底、政策面、资金面和基本面后,最终必然会落实到技术面上。如果在技术面上没有表现,就应该考虑是不是有其他更重要的因素没有考虑在内,这时候惟一能做的就是等。总之,看多也好,看空也好,最终必须在盘面上得到确认,前面的判断才有意义。
很多投资者不把技术当回事,但实际上,技术是股市生存之必备,没有技术上的修炼,想在股市中生存是不可能的。股市中的技术常常被人理解成技术指标,这是误导,其实技术是一种以趋势技术为核心的判断方法,它包括趋势、量价、均线、K线、K线形态以及一些辅助的指标。这时投资者要明白,技术指标的重要程度要远低于前面五项元素。
在操作上,投资者一旦确认上面所述的这些多头信号,即可大胆操作,这样收益远大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