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如何把农业生产与期货结合起来
admin
|【案例5-8】
2003年下半年开始,美国的大豆产区天气状况恶化,市场对大豆单产的预期下降,美国农业部连续三次下调单产、总产的预期,美盘大豆在基金的炒做下开始了大牛市行情。中国在2003年由于大豆主产区种植面积减少,并遇到少有的干旱,出现了和美国相似的情况,产量大幅度下降。伴随着美国大豆期货价格的飙升,国内大豆期货价格也大幅上涨。2004年3月份,美国CBOT大豆期货价格已经上涨到900美分/蒲式耳,大连大豆期货价格也达到了3500元/吨(0411合约),出现了很好的卖出保值机会。
2004年3月到4月期间,大连大豆期货价格达到3600元/吨,黑龙江大豆的现货价格在3100元/吨左右。黑龙江省某经贸公司经过全面分析国内外粮食市场供求形势,认为2004年大豆将获得丰收,后期大豆价格将下行。根据这一结论,该经贸公司与黑龙江省依兰县三道岗镇、农垦建三江分局青龙山农场、859农场、前锋农场、前哨农场先后签订了5900吨的大豆订单合同,订单价格为2800元/吨。这样,在播种前就帮助农民锁定了秋天的收益,为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切实的保障。同时,该经贸公司在期货市场进行了卖出套期保值操作。后期大豆现货价格下跌至2400元/吨,大连大豆期货价格下跌至2875元/吨,签订订单的农民每吨大豆多卖了400元,经贸公司在现货市场每吨亏损400元,但通过在期货市场卖出保值每吨盈利725元,最终净盈利1917500元。
“农户+公司”和“订单+期货”的有效结合,使该经贸公司与签订订单的农民获得了“双赢”的结果,既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又使企业获得了稳定的经营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