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股市人气提前躲避股票顶部风险
admin
|!提醒!
1929年,美国股市在一片繁荣的情况下,突然有一天出现大跌,随后美国股市连连下挫,最后绝大部分股票都跌成了一个零头,可谓衰鸿遍野、血流成河,其惨跌程度创造了二十世纪美国股市跌幅之最,所以被称为“世纪股灾”。
就这样,“鞋童定律”在股市中被奉为经典,意思也就是说,当人人都在谈论股票时,正是卖出股票离场之际。
老股民可以想一下,中国股市每次大盘见顶不是人气沸腾之时。2007年9月份,沪深股市人气之旺更是以往股市不能相及,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
1.大盘股群体起舞
2007年三季度,沪深股市出现了大盘股集体发力上涨,并连涨几个月的现象,下图是几支有代表性的大盘股的日K线图。

2.超级大盘股挤上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前10名宝座
据统计,2007年三季度,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前10名中,有近一半的位置被中国内地股市的超级大盘股占据了。这是一种不正常现象,虽然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快,但从全球视角来看,美国才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整体上,以中国目前的经济实力还不能与之相比。既然一国股市是一国经济的晴雨表,那么全球市值最大的前10名上市公司,理应大多数是美国的上市公司,怎么可能是中国内地股市的上市公司占多数呢,这说明当时中国股市投机太严重。一些股市高手明白,超级大盘股的泡沫越吹越大,这个泡沫破裂是早晚的事,现在不走,更待何时。
3.市场上出现前所未有的抢购基金热潮
2007年,沪深股市有一个新亮点,那就是逢基必抢,即看到新基金发行就排队抢购。为什么大家都在抢购基金呢?因为市场已达成一个共识,就是买基必盈。
投资者应该明白,所有投资都有风险,基金与股票一样,既存在着高收益,也存在着高风险,没有投资产品包赚不赔。但是舆论的片面宣传,给人们造成一个印象,基金是专家理财,买基金必然赚大钱。于是,只要是基金发行,也不管什么基金,以往的业绩如何,操作水平如何,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购买。
当时,很多购买者连最起码的知识都没有,既不知投资产品的风险,也不知投资产品主要投资什么。但几十亿或几百亿基金发行,当日即销售一空的现象比比皆是。由于购买的人实在太多了,最后市场上竟出现类似新股发行时用抽签配号的方式来销售基金的现象。
这样的事情,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基金发行中从来没有发生过,即使在中国内地基金发行史上也是开天辟地头一次,真可谓是基金发行史上的一个创举。
总之,当时股市之热,已超出了过去股市的人气兴旺之时,人人都在议论股票,连买菜的老大妈都在谈股票了,人气可谓达到一种极端的白热化程度。很多股市高手正是从这种人气极度沸腾状态中,意识到当时沪深股市已进入高风险阶段,因而开始看淡股市,抛出手中的股票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但刚入市的新股民,由于缺乏实战经验,还充满暴富的梦想,盲目乐观,看多做多,从而陷入了巨大的风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