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
手机网
格雷厄姆网网站欢迎您!
广告
主页 > 股票 > 百家论股 > 正文

A股股市的“牛市熊市”特性表

2024-06-28 17:15 来源:未知 作者: admin
分享到
关注格雷厄姆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格雷厄姆网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格雷厄姆网在线客服

   最直观的往往是最鲜活的,鲜活的知识让股民记忆最深,这样才能够形成潜意识的习惯来指导操作。既然股民最直观地对股市的划分就是牛市、熊市,那么我们不妨就来对A股20年来的走势进行一个划分,从中分析一下,股市上涨行情与下跌行情的状态和特点,由这个入手进而帮助我们认识真正的牛市、熊市。
   如图1-13,这是A股20年的走势全景图,为了分析方便,保证时间周期的连续性,我们不考虑市场的振荡阶段,仅以上涨和下跌行情作为市场两种形态,以此来划分时间阶段,统计期间的涨跌。

1-13 上证指数从1990年12月到2011年4月的周K线图

   如表1-3,我们首先从持续时间入手,如果将所有的时间加起来看,可知上涨行情总的持续时间为390周,平均持续时间为55.7周;而下跌行情持续的时间为580周,平均持续时间为82.9周。换句话说,上涨行情持续的时间比下跌行情持续的时间短,这其实很好理解,上涨需要各方的合理配合,需要大量真金白银的投入,而且必须要持续不断地投入资金才能够支撑股价;而下跌不需要那么复杂,炒得高了之后,一旦资金撤离,就会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式的下跌,甚至一个恐慌的传闻都会导致大跌,所以说股市天生就是下跌比上涨容易的市场,这也就使得牛市出现远比熊市难得多。因此,对股民来说,你必须要先学会在熊市中生存,学会在熊市中耐得住寂寞,把握好资金运用的仓位,懂得权衡风险与收益,那么这样才会珍惜来之不易的牛市行情。

表1-3 A股行情按时间划分的涨跌幅统计表

   其次,我们将时间连续起来看,一波持续较长的上涨行情之后,往往需要一波更长时间的下跌行情作为蓄势。比如在1996-1997年上涨了69周之后,是一波104周的下跌行情;1999-2001年上涨了109周后,马上是一波持续了209周的下跌行情;2005-2007年上涨了69周后是一波持续了52周的下跌,看上去时间不长,但跌幅却达到了73%,是历史上第二大下跌行情。总体来看,这说明一旦牛市终结,那么随后至少会出现与牛市持续时间相当的熊市时间,如果调整时间有所缩水,那么下跌行情的惨烈度必然会增加。所以说,当我们在牛市中感受资产快速增值的时候,千万不要得意忘形,股市是时间和空间上的平衡,牛市中透支的空间,必然需要在熊市中透支时间来恢复,牛市行情规模大,跟在其后的熊市也会是相当的规模,因此股民在感受牛市的同时,也要敢于面对熊市。
   接着,我们通过表1-3所示表格中的数字,对比图1-13所示的行情,再来思考一个问题,究竟牛市会有多疯狂,熊市又会有多惨烈?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到,2001-2005年的一波大熊市持续了209周,将近5年的时间,这样煎熬般的行情,有多少股民做好了准备去承受呢?历史上出现过三波大的下跌行情,其下跌的幅度都超过72%,这意味着至少需要连续14个涨停板(10%)才能够解套,在股市中能实现这样壮举的个股屈指可数,那么又有多少股民真正明白了熊市下跌的惨烈呢?同样的,我们来看上涨行情,一波大牛市可以让股指上涨5倍,这是多么波澜壮阔的行情,有多少股民能够真正把握期间上涨主线的变化,以及敢于持股等待上涨的机会?又有多少股民在持续上涨行情中迷失自我,追涨杀跌从而错过大行情呢?1999-2001年一波大的上涨行情能够持续109周,2年多的时间里,有多少股民经不住诱惑不断地换股,最终赚了指数而没赚到钱?在老股民心中有一个衡量是否是真正股民的标准,即是否真正经历过一波大牛市与大熊市,只有这样才算是完整的股民经历,也才能够真正理性面对股市行情。
   最后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究竟是涨的时间长对股民有利,还是涨得快对股民有利?对比上面数据,我们会发现在1992-1993年持续17周上涨,以及1994年持续13周的上涨,都是属于快涨类型的行情,虽然从幅度上看也不错,都有2倍多的上涨,但由于持续的时间过短,上涨的基础不牢,随后分别出现了73周、69周的下跌行情。同样,我们看到2008-2009年这波持续40周的行情,从数据上看随后的下跌行情只持续了47周,但经历了2010年和2011年行情的股民都知道,除了初期这波下跌行情,市场随后陷入到了长时间的窄幅整理期,其实这也是下跌行情的延续,如果将这些都计算在其中,那么整个行情走弱的时间接近100周。所以这些都在告诉股民,涨得快未必涨得好,过快的节奏,反而不利于股民抓主线,也不利于展开操作,尤其是很多股民可能还没来得及使用上涨行情就要被迫转到下跌行情中,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股民亏损。综合整个因素,笔者建议股民最好制订两套方案,当股指急拉或者上涨过快而造成选股和操作困难时,股民应该绕开选股而去操作指数型投资品种,类似ETF基金,去赚指数的钱,因为过快的上涨,很容易踏空,尤其是一旦选股失败很可能就会错过行情,甚至会在上涨行情中赔钱,既然如此,那么不如就赚指数的钱,先将看到的利润装在口袋中,再具体谋略随后的个股操作;当市场处于有序的、稳健的上涨行情时,股民再去做相应的选股,抓主线去操作,并且市场涨得越慢,持续的时间越久,股民操作的空间也就越大,选择的余地也更广阔。
   那么根据上面的数据和行情对比,笔者认为可总结出关于A股牛熊特性的四大经验:
   第一,牛市出现的难度要比熊市大,只有各方面的条件形成合力才会形成牛市,所以说股民更多的时间是处于熊市或者是调整市中,如何战胜熊市成为股民在股市中生存的必修课题。
   第二,股民的操作是横贯于牛、熊市之间的,对随时可能到来的熊市不要有侥幸的心理,熊市不会是第一次,也不可能是最后一次,因此对股民来说,牛市中赚了多少钱只是股市中的一部分,熊市才是真正的清算时间,熊市才是检验股民财富成色的时间。
   第三,股市中没有什么不可能,牛市和熊市持续的时间、幅度也没有极限。每次行情都是新的,对股民来说,经历才是财富,每次都认真地面对行情,面对现实,才是对股市,对股民自己的尊重,股市中唯一的权威就是股市走势,哪怕其看上去不是那么符合常规,但只要出现就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股民就要接受。
   第四,涨得快基础不牢,后市很容易跌得快,跌得猛,对股民来说此时就需要把握指数,赚指数的钱;涨得慢涨得稳,那么持续的时间就会持久,风险也越低,股民可专心做个股。


广告

热门搜索

相关文章

广告
|百家论股 频道

A股股市的“牛市熊市”特性表

admin

|
   最直观的往往是最鲜活的,鲜活的知识让股民记忆最深,这样才能够形成潜意识的习惯来指导操作。既然股民最直观地对股市的划分就是牛市、熊市,那么我们不妨就来对A股20年来的走势进行一个划分,从中分析一下,股市上涨行情与下跌行情的状态和特点,由这个入手进而帮助我们认识真正的牛市、熊市。
   如图1-13,这是A股20年的走势全景图,为了分析方便,保证时间周期的连续性,我们不考虑市场的振荡阶段,仅以上涨和下跌行情作为市场两种形态,以此来划分时间阶段,统计期间的涨跌。

1-13 上证指数从1990年12月到2011年4月的周K线图

   如表1-3,我们首先从持续时间入手,如果将所有的时间加起来看,可知上涨行情总的持续时间为390周,平均持续时间为55.7周;而下跌行情持续的时间为580周,平均持续时间为82.9周。换句话说,上涨行情持续的时间比下跌行情持续的时间短,这其实很好理解,上涨需要各方的合理配合,需要大量真金白银的投入,而且必须要持续不断地投入资金才能够支撑股价;而下跌不需要那么复杂,炒得高了之后,一旦资金撤离,就会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式的下跌,甚至一个恐慌的传闻都会导致大跌,所以说股市天生就是下跌比上涨容易的市场,这也就使得牛市出现远比熊市难得多。因此,对股民来说,你必须要先学会在熊市中生存,学会在熊市中耐得住寂寞,把握好资金运用的仓位,懂得权衡风险与收益,那么这样才会珍惜来之不易的牛市行情。

表1-3 A股行情按时间划分的涨跌幅统计表

   其次,我们将时间连续起来看,一波持续较长的上涨行情之后,往往需要一波更长时间的下跌行情作为蓄势。比如在1996-1997年上涨了69周之后,是一波104周的下跌行情;1999-2001年上涨了109周后,马上是一波持续了209周的下跌行情;2005-2007年上涨了69周后是一波持续了52周的下跌,看上去时间不长,但跌幅却达到了73%,是历史上第二大下跌行情。总体来看,这说明一旦牛市终结,那么随后至少会出现与牛市持续时间相当的熊市时间,如果调整时间有所缩水,那么下跌行情的惨烈度必然会增加。所以说,当我们在牛市中感受资产快速增值的时候,千万不要得意忘形,股市是时间和空间上的平衡,牛市中透支的空间,必然需要在熊市中透支时间来恢复,牛市行情规模大,跟在其后的熊市也会是相当的规模,因此股民在感受牛市的同时,也要敢于面对熊市。
   接着,我们通过表1-3所示表格中的数字,对比图1-13所示的行情,再来思考一个问题,究竟牛市会有多疯狂,熊市又会有多惨烈?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到,2001-2005年的一波大熊市持续了209周,将近5年的时间,这样煎熬般的行情,有多少股民做好了准备去承受呢?历史上出现过三波大的下跌行情,其下跌的幅度都超过72%,这意味着至少需要连续14个涨停板(10%)才能够解套,在股市中能实现这样壮举的个股屈指可数,那么又有多少股民真正明白了熊市下跌的惨烈呢?同样的,我们来看上涨行情,一波大牛市可以让股指上涨5倍,这是多么波澜壮阔的行情,有多少股民能够真正把握期间上涨主线的变化,以及敢于持股等待上涨的机会?又有多少股民在持续上涨行情中迷失自我,追涨杀跌从而错过大行情呢?1999-2001年一波大的上涨行情能够持续109周,2年多的时间里,有多少股民经不住诱惑不断地换股,最终赚了指数而没赚到钱?在老股民心中有一个衡量是否是真正股民的标准,即是否真正经历过一波大牛市与大熊市,只有这样才算是完整的股民经历,也才能够真正理性面对股市行情。
   最后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究竟是涨的时间长对股民有利,还是涨得快对股民有利?对比上面数据,我们会发现在1992-1993年持续17周上涨,以及1994年持续13周的上涨,都是属于快涨类型的行情,虽然从幅度上看也不错,都有2倍多的上涨,但由于持续的时间过短,上涨的基础不牢,随后分别出现了73周、69周的下跌行情。同样,我们看到2008-2009年这波持续40周的行情,从数据上看随后的下跌行情只持续了47周,但经历了2010年和2011年行情的股民都知道,除了初期这波下跌行情,市场随后陷入到了长时间的窄幅整理期,其实这也是下跌行情的延续,如果将这些都计算在其中,那么整个行情走弱的时间接近100周。所以这些都在告诉股民,涨得快未必涨得好,过快的节奏,反而不利于股民抓主线,也不利于展开操作,尤其是很多股民可能还没来得及使用上涨行情就要被迫转到下跌行情中,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股民亏损。综合整个因素,笔者建议股民最好制订两套方案,当股指急拉或者上涨过快而造成选股和操作困难时,股民应该绕开选股而去操作指数型投资品种,类似ETF基金,去赚指数的钱,因为过快的上涨,很容易踏空,尤其是一旦选股失败很可能就会错过行情,甚至会在上涨行情中赔钱,既然如此,那么不如就赚指数的钱,先将看到的利润装在口袋中,再具体谋略随后的个股操作;当市场处于有序的、稳健的上涨行情时,股民再去做相应的选股,抓主线去操作,并且市场涨得越慢,持续的时间越久,股民操作的空间也就越大,选择的余地也更广阔。
   那么根据上面的数据和行情对比,笔者认为可总结出关于A股牛熊特性的四大经验:
   第一,牛市出现的难度要比熊市大,只有各方面的条件形成合力才会形成牛市,所以说股民更多的时间是处于熊市或者是调整市中,如何战胜熊市成为股民在股市中生存的必修课题。
   第二,股民的操作是横贯于牛、熊市之间的,对随时可能到来的熊市不要有侥幸的心理,熊市不会是第一次,也不可能是最后一次,因此对股民来说,牛市中赚了多少钱只是股市中的一部分,熊市才是真正的清算时间,熊市才是检验股民财富成色的时间。
   第三,股市中没有什么不可能,牛市和熊市持续的时间、幅度也没有极限。每次行情都是新的,对股民来说,经历才是财富,每次都认真地面对行情,面对现实,才是对股市,对股民自己的尊重,股市中唯一的权威就是股市走势,哪怕其看上去不是那么符合常规,但只要出现就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股民就要接受。
   第四,涨得快基础不牢,后市很容易跌得快,跌得猛,对股民来说此时就需要把握指数,赚指数的钱;涨得慢涨得稳,那么持续的时间就会持久,风险也越低,股民可专心做个股。



百家论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