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里四大卖出法则
admin
|
图3-6 四大卖出法则
法则一:买卖是一体,为了卖而买,为了买而卖。
买入的目的性越强,卖出的依据越明确,即在买入时就要确定卖出的要点,这其实也是“主体思维选股法”的优势所在。只要其起点处核心要素确定,下面对应的赢利模式、选股策略、实战战法,卖出法则都会一一确定。在起点就确定了终点,这就是优势所在。如果不是用这样的选股体系,那么你就要突出你买入时的目的,做到“表里如一”。比如你选择追高操作,那么你博弈的就是随后的快速上涨,如果追高后没有出现这样的走势,无论后面走势如何,你都应该果断卖出。再比如你是博弈箱体震荡,利用箱底和箱顶价位去进行波段操作,而一旦股价有效突破了箱顶,显然就会有加速的走势,那么此时你就要更换操作策略,而跌破箱底形成破位时,显然就需要卖出规避,这才是合理操作。
法则二:赢利模式决定了股民最后的总收益,股民要想赚大钱,就需要大视野、大智慧,要着眼于进行大操作、博弈大赢利,而不要刻意执著于小利小惠。
5种赢利模式代表了5种股民——新股民、稍有经验的股民、老股民、精英股民(成功股民)、大师级投资者。
在第二节中笔者对此进行了详细而量化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股民要想提高赢利必须懂得两点:第一,要避免大的亏损,懂得及时卖出规避风险。因为只要不出现大亏,即使你操作的成功率不高,总体资金也不会出现重伤,你始终能在股市中操作。第二,不要轻易操作,要操作就要去进行大赢利的操作。因为同样付出风险,总是博小利是无法提高总的赢利水平的。
我们可以发现,5种股民虽然在级别上存在巨大的差别,但实际操作的成功率差距却并不是很大。换句话说,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操作成功率到达一定阶段后的提高速度就会很慢,此时能够无限提高的是赢利空间。我们之所以看到一些人赢利操作的次数一般,操作也不复杂,一切都很平凡,但每每计算总收益的时候却发觉他们赢利很丰厚;而另外一些人赢利次数不少,操作也看似合理,但计算总收益时却发觉并不多,结果不甚理想,实际上,这就是赢利空间在起作用。一个股民如果只做小的赢利,看似成功了,但不要忘记一旦做错就要消除一次正确的操作,这样一来很多正确的操作和时间都在无形中被抵消了。
所以说,与其5次小赢5次小亏,还不如2次大赢8次小亏。很多股民会抓住类似巴菲特、索罗斯等大师的小错误而嘲笑说原来大师也是人,超越大师不是问题。实际上这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体现,大师利用的就是宁可付出小亏也要博弈大赢利的策略,表面上看似有了一些小亏的操作,而背后就有相当数量的大额赢利,那么其总赢利就已达到无人可及的境地了。所以作为股民如果总是盯着蝇头小利,是很难获得大成功的。要想赚大钱就需要有大视野、大智慧,也只有具备这样的“卖出观”才能够成为成功的股民。
法则三:买卖操作要掌握在股民自己手中,股市没有救世主,只能自己救自己,因此控制风险是第一位的,止盈和止损的客观机制必须建立起来,且优先级最高。
控制了风险才能够让赢利扩大,因此风险控制是第一位的。当然随着市场的发展,风险控制也不再是单纯卖出股票这一种了,还可以有很多的操作。比如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对冲操作,利用ETF股票篮兑换成ETF基金,再进行赎回,通过T+0规避当日操作风险,也可通过ETF进行融资融券操作来规避风险,这是新赢利方式给我们带来的新启示。所以还是本章开始时提到的,正确地理解“卖出”,你就能够拥有更多的操作空间,从而获得更多的赢利。
而止盈和止损是股民在制订买入计划时就要考虑的卖出机制之一。无论是笔者采用的“主体思维选股法”中提到的趋势止盈,还是固定幅度(5%、8%、10%等)止盈和止损,以及均线(5日、10日、20日均线等)止盈和止损法,甚至是其他林林总总的方法,总之要有一套固定的客观机制。一旦股价没有按照你的预期进行,或者有突发的事件出现,及时地止盈和止损就能够保护本金和利润,让你总是处于安全和主动的状态。
股民不要怕承认错误,这没有什么,股神一样会犯错,重要的是,认错总比坚持错误导致更大的错误来得划算。要知道一次深套消耗的不仅是几次小赢利和一次大赢利,更是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机会成本,并带来了无尽的烦恼,这是必须要避免的。很多时候股民之所以处于尴尬而被动的境地,就是执行力不够,而止盈和止损机制就是用客观的制度去避免意识控制卖出造成的不确定因素和失控风险,这才是长治久安之计。
法则四:四大原则触发卖出操作。
股民往往不知道为什么要卖出,或者何时卖出。之前笔者用了另外一种方式去帮助大家理解为什么要卖出,即将股市比喻成船,资金比喻成水。从这个角度我们能够知道是资金的进出最后导致个股的涨跌,而一只个股之所以能涨,就是因为多种因素形成了合力,围成了一个容器能够装水,容纳下资金,这样资金有利可图,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到容器中。决定容器容量的并不是容器的长板,而是其短板。就像洪水冲垮大坝时往往也总是先从一个缺口涌出,而后形成更多堤坝的垮塌,股价的下跌也是如此。
这样实际上就很好理解了。我们进行的买入操作实际上就是找各个合力形成的最为坚固的个股进行买入,即市场环境配合、政策支持、资金关注、股价位置、个股价值体现等因素,缺一不可(实际上这也是“主体思维选股法”要建立自上而下的选股系统的理由,也是其能够达到赢利的基础)。而卖出时,我们需要考虑的就是构成这些合力因素中的哪个因素已经在股价上体现出来了,或者说出现了变化,形成了风险因素。此时即使长板依然较长,优势因素还在,出于对短板效应的考虑,我们也要准备或者进行卖出操作了。
具体说来,四大原则包括:第一,覆巢之下难有完卵。当国际环境或者政策面出现重大风险问题,比如世界金融危机(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导致全球股市的调整),或是国家超预期的政策调控(2009年年底开始的楼市调控对房地产板块的影响就是最好的例子),此外还包括股市进入到熊市等因素,当这些大的基本面出现问题时,即便由于传导的滞后性,还没来得及影响到你手中的个股,股民也要提前作好相关“卖出”操作的准备,高度警觉手中个股的安危。即使你不能够做到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也是可以的,但不可不知不觉。
第二,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市场系统风险出现导致大面积的恐慌性抛售时,股民最该做的就是控制风险,进行必要的减仓和套期保值操作,而不要去追究是不是该跌,市场是否理智。很多时候,股市并不按照理智运行,它会有很多的误读和情绪因素在里面。所以说,当股指出现眼中的破位和恐慌的时候,顺势而为其实是大多数机构、基金、大资金的最佳选择。当这些群体跟随而动时,势必会造成股指持续快速下跌,那么一段时间内市场都会笼罩在悲观因素中。因此股民在此之前选择卖出操作是明智的,至少不该在此时还逆势而动,成为埋单者。
第三,吃亏是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很多时候我们选股往往会有看走眼的情况出现。既然市场走势说明我们当初的选股思路有问题,那么越早认错越好,侥幸认为别人会为你的错误埋单而搏傻,往往会导致更大的错误,所以说吃亏是福。当你发现你买入的依据已经不复存在,并且个股已经走弱,那么就果断地卖出,接受事实往往是最好的选择。很多时候股民能够分析出手中个股的强弱,也能够明白自己的操作和市场走势出现了偏差,但出于本能总是不愿认错。此时,我们其实可以换一个角度,假设是别人持股,你从客观的角度去分析一下此时是会买入该股,还是会观望甚至规避呢?如果你分析得出不会买入的结论,实际上也就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资金对该股的认识。如果资金对其都看淡,那么该股还能有好的走势吗?
第四,账面是纸,卖出是钱。当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股价也走高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还是要继续关注个股走势,只要没有最后卖出,实际上你所获得的都是账面赢利而已。当个股按计划走高时,我们可重点应用三个小策略:其一是拉升方式改变要警惕;其二是量能拐点要谨慎;其三是平台易攻难守。
简要分析一下,资金运作往往有固定的模式,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只个股无论平稳上涨,还是阶段性箱体拉升,平台运作等,保持一种固定模式对资金运作来说都是合理的。一只个股在平稳拉升的过程中,无论涨了多久,指标多高,都是正常的,但当资金突然改变个股运作方式快速急拉时,就要小心了,后面将有较大的震荡或调整,要考虑锁定利润,或者提高止盈条件。
股市规则决定了资金是股价的最终执行者,股价的拉升就是资金的堆积所致,所以具有拉升趋势的个股,其量能势必保持在一定水平线,而突然放量后的连续缩量,或者直接持续缩量(注意偶然或者单天出现可能是扰动,但持续3天及3天以上就不正常了),都说明量能拐点出现,量在价先,此时操作时就要谨慎。
关于构筑高位平台,说明资金在进行休整,但休整的意图不一定就是拉升,也可能是派发。所以股价高位构筑平台,此时场外资金买入会非常小心,往往会观望,同样持股资金也会比较谨慎,因此这时最好的方式就是将资金再度上拉以表明态度,赢得更多买入资金的跟进。而一旦此时持股资金信心动摇,就说明主力运作难度加大,很可能就会出现破位,因此遇到平台时,股民要优先考虑到其破位的风险。
笔者举例来对上面的内容作一个简单的分析,更多的内容还需要股民在日常操作中进行感悟。比如2009年,上证指数从2月开始就一路上涨,持续上行,期间笔者挖掘的大型蓝筹股,诸如金融、地产、钢铁和有色金属等板块都出现了比较大的涨幅,直到2009年7月29日出现了单日大跌(如图3-7)。此时股指趋势还没有完全破位,而是一种提醒。市场已经有了风险的预警,那么根据法则“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此时股民就应该提前作好个股准备。笔者也就是在此时提醒股民应该提高个股的止盈和止损位,一旦跌破就要及时保护利润和本金。到了2009年8月10日,市场破位之势已成,所以笔者就明确提示股民此时应该考虑及时出局了,因为大的趋势已经发生改变,市场系统风险进入释放阶段。从最后走势来看,正是这样从整体上的提前预警才有了后来个股的及时卖出,规避了风险。

图3-7 上证指数日K线图(2009.6~2010.2)
之后笔者又对市场政策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挖掘,在2009年8月29日发表了博文《资金出逃的深层次原因》,其中就分析到:“2009年年初为了应对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的世界金融危机,管理层采用了超宽松货币政策,资金面的超宽裕也使得市场出现了一波从1664~3478点的大涨行情。但事情总有两面性,2009年年初信贷大幅激增给市场带来了‘地雷’,第一季度的贴现票据发行总额为1.5万亿元,比2008年第四季度的发行规模扩大了两倍。贴现票据融资涉及以企业应收账款为抵押品的短期票据,这些期限通常不超过6个月的短期票据可以在银行兑换成现金。而随着1900亿元贴现票据在7月份的到期,也就拉开了这部分票据逐步兑现资金的大幕。
保守估计在总量的1.5万亿元的票据中,有约20%~30%进入了市场,这也就意味着这部分资金必须在票据到期前撤离股市。如果将它与之前出现的放量下跌以及随后的缩量走势联系起来的话,就更能够印证这一猜想。因此笔者提醒投资者,如果这一系列推理成立,那么随后到期的票据还会陆续从市场中抽撤资金,股指在下半年的每个月月底都会出现间歇性的大跌。对此大家一定要冷静思考,市场的细节往往决定投资者操作的成败,而资金更是决定了市场的大趋势。”如图3-8所示,之后股指果然在2009年的9月、10月、11月和12月的中下旬出现了连续的下跌走势。那么根据法则“覆巢之下难有完卵”,笔者在2009年8月月底就通过对市场基本面和货币政策的研究发掘出了这样的分析,之后在进行个股操作时就能够很精准地规避市场风险带来的个股下跌压力。而如果单单是在个股层面,往往就很难提前这么多时间发觉市场的风险。由此可见上述卖出法则的优越性。
图3-8 上证指数日K线图(2010.1~2010.9)
根据“买卖一体化”原则,买入的起点即卖出时的依据,同时前面分析过在双向交易时代,买卖都是广义的,这实际上在2010年4月中旬时就表现得非常明显。2010年4月16日股指期货上市,市场在各种因素下出现了调整。2010年4月21日笔者撰文提示了从沪指2975点(即沪深300指数在3200点一线)开始做空,此时的依据是股指趋势已经破位(如果在单向交易时代股指破位就应该及时进行个股止损和止盈),而且由于标的指数定位过高,期现差距很大,提供了做空的良机,因此这时就是坚定做空的时间。既然有了这样一个依据,那么回买平空单仓位的理由就是股指期货指数间期现差距缩小,市场破位趋势得到扭转。直到2010年7月中旬,6月29日长阴被股指收复(如图3-8),以及期现之间基本实现完全跟踪,多空力量平衡时,笔者提示空单可彻底获利出局,市场从单边做空回到了多空平衡期。期间股指从2975点一路跌到过最低2319点,而平仓时点位为2477~2530点一线,那么期间最少的做空赢利点位达445~500点之多。按照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定义,每点乘以300元计算,即便只做一手空单,期间最低收益也达13.35万元。这实际上应用的就是“买卖一体化”的“卖出”思路。当然由于是双向时代,这里应用的“卖出”是回买平空单的广义卖出操作。
对于单纯的股民来说,这样的思路也同样有用。比如2011年1月底,笔者通过股市趋势分析得出了1月10~20日期间的变盘窗口,1月20日后笔者就发布了春节红包行情指南。当时笔者分析由于市场变盘风险的结束,以及资金面分析大资金处于真空期,游资和存量资金具备了发动春节红包行情短线的机会,于是将红包行情定义为短线操作,并依此挖掘了交通运输板块、通信板块、消费概念等品种。由于博弈的就是春节红包,因此买入时就确定了操作时间为1月21日至2月1日收盘前,随后持币过节。期间我们看到交通运输板块中的晋亿实业(601002)、中国北车(601299)、中国南车(601766)、中国联通(600050)、东方通信(600776)等一批春节概念股个股成为市场热点。虽然当时类似晋亿实业等个股依然还处于强势状态(如图3-9),但由于买入依据就是博弈春节红包,所以此时笔者还是建议股民在节前兑现利润,持币过节。这一切操作都源于“买卖一体化”的思路,既然买入依据已经完成时限,那么此时就应该按照计划完成卖出操作。春节后我们看到了以交通运输板块为首的热点在市场走强的情况下反而走弱,板块内出现了大量个股获利资金纷纷出局的局面。从实际走势上,这证明了卖出法则中提示的买入目的性越明确,卖出操作就越明确,就越能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风险。
图3-9 晋亿实业日K线图(2010.12~2011.2)
当然选股不可能每次都成功,也有失败的时候。比如2010年笔者在挖掘医药板块时,挖掘了一批个股,诸如东阿阿胶(000423)、同仁堂(600085)、康美药业(600518)、太极集团(600129)等,期间东阿阿胶(如图3-10)走势就比较好,而太极集团(如图3-11)就一直呈现箱体走势。按照这样的走势笔者当时选股就制定了波段策略,在10.7~12.3元间进行一些高抛低吸操作,一旦向下有效跌破箱底即出局,一旦向上有些突破则加仓跟进。结果该股走势在这期间虽然弱,但也还在箱体走势上,笔者就选择耐心等待,到12月下旬其跌破箱底时,才按照计划认错出局。虽然在选股上笔者出现了失误,但由于按照卖出法则及时地顺势而为,就避免了后面大幅下跌的风险。这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或许计划很完美,但个股走势就是客观事实,不可能像我们预期想象的那么美好,我们要平和地接受这样的结果。虽然没有获得太多赢利,但保护了本金,就保存了以后继续操作的实力和机会,这也是好的操作。
图3-10 东阿阿胶日K线图(2010.6~2011.2)
图3-11 太极集团日K线图(2010.8~2011.2)
以上是对于卖出法则简单的举例分析,更多的内容和感悟还需要股民自己在操作中消化和感悟。经历也是一种财富,这是别人所无法给予的,必须要从自身的实践中积累。为什么一位成功的股民必须要经历一波完整的牛市和熊市才能够真正看懂很多问题,意义就在于此。卖出操作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很多内涵和定义都是股民所忽略的,上述笔者的总结就是在帮助股民理解真正意义上的卖出,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机会赚更多的钱。很多时候往往一个小的改变就能够带来巨大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