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I指标的缺陷
admin
|RSI指标最重要的作用是能够显示当前市场的基本态势,指明市场是处于强势还是弱势,或者牛皮盘整之中,同时还能大致预测顶和底是否来临。但RSI指标只能是从某一个角度观察市场后给出的一个信号,所能给股民提供的只是一个辅助的参考,并不意味着市场趋势就一定向RSI指标预示的方向发展。尤其在市场剧烈震荡时,还应参考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不能简单地依赖RSI的信号来作出买卖决定。下面列出RSI指标的一些缺陷。
• 分析周期差异:较短周期的RSI指标虽然比较敏感,但快速震荡的次数较多,可靠性较差;较长周期的RSI指标尽管信号可靠,但指标的敏感性不够,反应迟缓,因而经常错过买卖机会。
• RSI根据收盘价计算,如果当天行情的波幅很大、上下影线较长时,RSI就不可能较为准确地反映此时行情的变化。
• 超买、超卖出现后,指标钝化,易发出错误的操作信号。在“牛市”和“熊市”的中间阶段,RSI值升至90以上或降到10以下的情况时有发生,此时指标钝化后会出现模糊的误导信息,若依照该指标操作可能会出现失误,错过盈利机会或较早进入市场而被套牢。
• RSI指标与股价“背离”走势常常滞后。一方面,市场行情已经出现反转,但是该指标的“背离”信号却可能滞后出现;另一方面,有时“背离”现象出现数次后,行情才真正开始反转,在实际操作中较难确认。
• 当RSI值在50附近波动时该指标往往失去参考价值。一般而言,RSI值在40~60之间研判的作用并不大。按照RSI的应用原则,当RSI从50以下向上突破50分界线时代表股价已转强;RSI从50以上向下跌破50分界线则代表股价已转弱。但实际情况经常让股民一头雾水,股价由强转弱后却不跌、由弱转强后却不涨的现象相当普遍。这是因为在常态下,RSI会在大盘或个股方向不明朗而盘整时,率先整理完毕并出现走强或走弱的现象。
在实际运用中若要克服这个缺点,可以在价格变动幅度较大且涨跌变动较频繁时,将RSI参数设定得小一点;在价格变动幅度较小且涨跌变动不频繁时,将RSI参数设定得大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