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
手机网
格雷厄姆网网站欢迎您!
广告
主页 > 股票 > 大学股票 > 正文

大小非减持对股市的影响

2024-06-28 17:15 来源:未知 作者: admin
分享到
关注格雷厄姆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格雷厄姆网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格雷厄姆网在线客服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股票市场中的上市公司原来以国有企业为主,其大股东为国有资本,大股东持有的股份不能上市交易。这种体制造成很多矛盾,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对这些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简称股改),从而形成了大小非。大小非的减持对其公司的股价会形成较大冲击,因此,股民应特别关注。

什么是股权分置

   股权分置也称为股权分裂,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另一部分股份暂时不上市流通。前者主要称为流通股,主要成分为社会公众股;后者为非流通股,大多为国有股和法人股。股权分置是中国股市因为特殊历史原因和特殊的发展演变中,中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内部普遍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非流通股和社会流通股),这两类股票形成了“不同股不同价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开始被提上日程。1998年下半年以及2001年,曾先后两次进行过国有股减持的探索性尝试,但由于效果不理想,很快停了下来。
   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中国证监会在2005年正式推出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正式开始了股权分置改革。
   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上市公司已完成股改,还有约10只股票未进行股改,为了区分未股改的股票,在这类股票名称前加上一个字母“S”,图6-11所示是未股改股票的列表。

6-11 未股改股票列表

 

   对于股改的股票,交易过程中限制其涨跌幅为5%,与ST股的涨跌幅相同。

什么是大小非

   这里的“非”是指非流通股,原来上市公司大股东的绝大部分股份是不能流通的(即不能在二级市场交易),这部分股份称为非流通股。
   大非,就是指大股东所持有的非流通股,其数量比较大,一般大于总股本的5%就称为大非。
   小非,就是指小股东所持有的非流通股,通常其数量都比较小,一般为总股本的5%以下。
   2005年开始进行股改,通过股改后,这些非流通股就可上市流通,转变为流通股了。根据股改方案,上市公司大股东的非流通股在进行股改时必须将其股 份锁定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为禁止流通时间。过了这段时间之后,这些大小非才真正转变为流通股。
   在达到锁定时间后,禁止流通的大小非即可流通,称为解禁(解除禁止)。大小非解禁后,将增加市场的流通股数,非流通股完全变成了流通股。
   大股东通常是在公开发布股票之前获得上市公司的股权,其每股投入的成本通常都很低(远低于市场上的交易价格),因此,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后,大股东就会抛出这些低价筹码来套现,这就叫减持。通常来说,大小非解禁股价应下跌,因为会增加卖盘打压股价;但大小非解禁之后,其解禁的股份不一定会立刻抛出来而且如果市场上的资金非常充裕,那么,某只股票有大量解禁股票抛出,反而会吸引部分资金的关注。

减持政策

   股票最大的“庄家”既不是公募基金,也不是私募基金,而是以低成本获得非流通股的大小股东,也就是所谓的“大小非”。其中,最有发言权的是控股大股东——他们对自己企业的经营状况最为了解,但股改之前大股东及其他法人股东的股份不能流通,所以,他们对公司股价既不关心,也无动力经营好上市公司。
   但是,解禁后的大小非也不能马上就全部卖掉手中的股份,否则,股市可能会变得很难看。对此,相关机构对大小非减持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
证监会2005年9月颁布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中规定,股改后公司原非流通股股份的出售,在一年的锁定期满后,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总数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东,出售数量占该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在12个月内不得超过5%,在24个月内不得超过10%。
   根据《上市公司国有股转让暂行管理办法》的规定,国有企业的股权转让有一定的自主空间,可在一定的条件下由企业自主决定,而不再需要国资监管部门的严格审批。根据《管理办法》,涉及国有控股公司,只要转让后不丧失国有控股权,对于总股本在10亿股以下的公司,企业减持的自主权限是“连续三年内减持股份不超过总股本的5%”;总股本在10亿股以上的公司,企业减持的自主权限则为“一次减持不超过5000万股,且三年内减持股份不超过3%”。此外,国有参股公司的国有股权转让略宽于此,由连续三年调整为一年。也就是说,只有超出上述条件的国有股减持才报国资部门审批。

减持带来的影响

   大小非解禁是否会影响股市,关键要看股票市场的总体趋势,一旦股指上涨过快,再加上周边市场尤其是美国经济走势并不乐观,大小非解禁的负面影响就会被放大。
   尽管“大小非”经历了股改送股的成本付出,但由于其购入股份的成本非常低(有的低于1元),即便按照暴跌后的市价套现,依旧能获得暴利。因此,市场很难准确估量解禁后的套利冲动。
   “大小非”解禁对A股市场阶段性的资金供求面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影响。总体而言,它不会对资金供求面的总体格局产生根本性影响。若市场正处于平衡市格局或偏弱市格局,则其可能对市场阶段性走势产生负面影响。
   对个股而言,获得流通权既可能带来投资机会,又可能带来回调风险,股民应区别对待。在市场总体趋势向好时,若公司基本面较优秀,则限售股很可能带来投资机会。这是因为在限售股解禁前期,因股民心理压力,股价往往会出现调整。而一旦解禁之后,优质的基本面容易吸引更多的资金关注,股价可能被推高;若市场总体运行趋势偏淡,且公司基本面乏善可陈,则限售股解禁很可能带来显著的回调风险。

广告

热门搜索

相关文章

广告
|大学股票 频道

大小非减持对股市的影响

admin

|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股票市场中的上市公司原来以国有企业为主,其大股东为国有资本,大股东持有的股份不能上市交易。这种体制造成很多矛盾,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对这些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简称股改),从而形成了大小非。大小非的减持对其公司的股价会形成较大冲击,因此,股民应特别关注。

什么是股权分置

   股权分置也称为股权分裂,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另一部分股份暂时不上市流通。前者主要称为流通股,主要成分为社会公众股;后者为非流通股,大多为国有股和法人股。股权分置是中国股市因为特殊历史原因和特殊的发展演变中,中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内部普遍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非流通股和社会流通股),这两类股票形成了“不同股不同价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开始被提上日程。1998年下半年以及2001年,曾先后两次进行过国有股减持的探索性尝试,但由于效果不理想,很快停了下来。
   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中国证监会在2005年正式推出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正式开始了股权分置改革。
   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上市公司已完成股改,还有约10只股票未进行股改,为了区分未股改的股票,在这类股票名称前加上一个字母“S”,图6-11所示是未股改股票的列表。

6-11 未股改股票列表

 

   对于股改的股票,交易过程中限制其涨跌幅为5%,与ST股的涨跌幅相同。

什么是大小非

   这里的“非”是指非流通股,原来上市公司大股东的绝大部分股份是不能流通的(即不能在二级市场交易),这部分股份称为非流通股。
   大非,就是指大股东所持有的非流通股,其数量比较大,一般大于总股本的5%就称为大非。
   小非,就是指小股东所持有的非流通股,通常其数量都比较小,一般为总股本的5%以下。
   2005年开始进行股改,通过股改后,这些非流通股就可上市流通,转变为流通股了。根据股改方案,上市公司大股东的非流通股在进行股改时必须将其股 份锁定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为禁止流通时间。过了这段时间之后,这些大小非才真正转变为流通股。
   在达到锁定时间后,禁止流通的大小非即可流通,称为解禁(解除禁止)。大小非解禁后,将增加市场的流通股数,非流通股完全变成了流通股。
   大股东通常是在公开发布股票之前获得上市公司的股权,其每股投入的成本通常都很低(远低于市场上的交易价格),因此,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后,大股东就会抛出这些低价筹码来套现,这就叫减持。通常来说,大小非解禁股价应下跌,因为会增加卖盘打压股价;但大小非解禁之后,其解禁的股份不一定会立刻抛出来而且如果市场上的资金非常充裕,那么,某只股票有大量解禁股票抛出,反而会吸引部分资金的关注。

减持政策

   股票最大的“庄家”既不是公募基金,也不是私募基金,而是以低成本获得非流通股的大小股东,也就是所谓的“大小非”。其中,最有发言权的是控股大股东——他们对自己企业的经营状况最为了解,但股改之前大股东及其他法人股东的股份不能流通,所以,他们对公司股价既不关心,也无动力经营好上市公司。
   但是,解禁后的大小非也不能马上就全部卖掉手中的股份,否则,股市可能会变得很难看。对此,相关机构对大小非减持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
证监会2005年9月颁布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中规定,股改后公司原非流通股股份的出售,在一年的锁定期满后,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总数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东,出售数量占该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在12个月内不得超过5%,在24个月内不得超过10%。
   根据《上市公司国有股转让暂行管理办法》的规定,国有企业的股权转让有一定的自主空间,可在一定的条件下由企业自主决定,而不再需要国资监管部门的严格审批。根据《管理办法》,涉及国有控股公司,只要转让后不丧失国有控股权,对于总股本在10亿股以下的公司,企业减持的自主权限是“连续三年内减持股份不超过总股本的5%”;总股本在10亿股以上的公司,企业减持的自主权限则为“一次减持不超过5000万股,且三年内减持股份不超过3%”。此外,国有参股公司的国有股权转让略宽于此,由连续三年调整为一年。也就是说,只有超出上述条件的国有股减持才报国资部门审批。

减持带来的影响

   大小非解禁是否会影响股市,关键要看股票市场的总体趋势,一旦股指上涨过快,再加上周边市场尤其是美国经济走势并不乐观,大小非解禁的负面影响就会被放大。
   尽管“大小非”经历了股改送股的成本付出,但由于其购入股份的成本非常低(有的低于1元),即便按照暴跌后的市价套现,依旧能获得暴利。因此,市场很难准确估量解禁后的套利冲动。
   “大小非”解禁对A股市场阶段性的资金供求面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影响。总体而言,它不会对资金供求面的总体格局产生根本性影响。若市场正处于平衡市格局或偏弱市格局,则其可能对市场阶段性走势产生负面影响。
   对个股而言,获得流通权既可能带来投资机会,又可能带来回调风险,股民应区别对待。在市场总体趋势向好时,若公司基本面较优秀,则限售股很可能带来投资机会。这是因为在限售股解禁前期,因股民心理压力,股价往往会出现调整。而一旦解禁之后,优质的基本面容易吸引更多的资金关注,股价可能被推高;若市场总体运行趋势偏淡,且公司基本面乏善可陈,则限售股解禁很可能带来显著的回调风险。


大学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