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
手机网
格雷厄姆网网站欢迎您!
广告
主页 > 诗词 > 名家 > 正文

司空曙的诗集评点,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喜外弟卢纶见宿,贼平后送人

2024-06-28 17:15 来源:未知 作者: admin
分享到
关注格雷厄姆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格雷厄姆网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格雷厄姆网在线客服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自从和老友在江海分别,隔山隔水已过多少秋冬。
忽然相见反而怀疑是梦,悲伤叹息各自询问年龄。
孤灯暗淡照着室外冷雨,幽深的竹林浮动着烟尘。
明朝更有一种离愁别恨,难得今夜聚会传杯痛饮。
【评点】
本诗写诗人与故友久别重逢的惊喜交集以及复又分别的忧伤惆怅。诗由上次分别写起,接着写到本次重逢,然后写叙旧,最后写惜别,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乃赠别诗篇之绝唱,与李益的“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可谓异曲同工。云阳,县名,在今陕西省三原县境内。韩绅,生平不详。
首联写诗人与友人乍见又别之情,不胜黯然。两人上次别后,已历数年,山川阻隔,相会不易。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正因为相会不易,相思心切,所以才生发出此次相见时的“疑梦”和惜别的感伤心情来。首联和颔联,恰成因果关系。颔联为唐诗名句,情到极处,往往令人思绪纷乱。两人久别重逢,乍见故人,疑在梦中,正说明了彼此的深切思念和此次相逢的意外。假设上次相会后,两人都不曾牵挂对方,那么此次相逢也会平淡如水,怎么会“翻疑梦”呢。“翻疑梦”一语,情感真挚,将诗人惊讶、欣喜的心情表现得非常传神。可以说两人久别重逢后悲喜交加的心情,尽见于此三字之中。颈联和尾联接着写两人深夜在馆中叙谈的情景。相逢已难,又要离别,其间千言万语,不是片时所能说完的。所以诗人避实就虚,只以孤灯、寒雨、深竹、浮烟等景象渲染映衬,寄情于景。其中孤、寒、深、浮等字,立意高妙,不仅反映出人生聚散无期、人事浮游不定的现实,更渲染了诗人悲切惨淡的心境。这两句既是实写景物,又是虚写人的心情。尾联表面上是写劝酒,实际上却是在写伤别。诗人用一“更”字,就点出了两人即将再次分别的痛楚。“离杯惜共传”,在惨淡的烛光下,两位友人举杯共饮,表现出深厚的情谊和依依惜别之情。一个“惜”字,情意无限。
综观全诗,颔联、颈联语极工整,写悲喜感伤,笼罩寒夜,几乎不可收拾。但尾联二句,却能轻轻收结,略略冲淡。这说明诗人能运笔自如,具有重抹轻挽的笔力。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静静的深夜四周没有相邻,居住在荒野因为家中清贫。
树上黄叶在雨中纷纷飘零,犹如灯下白发老人的命运。
自惭这样长久地孤独沉沦,辜负你频繁地来把我慰问。
我们是诗友生来就有缘分,更何况你我两家还是表亲。
【评点】
这首诗是司空曙因表弟卢纶到家拜访,有感而作。司空曙和卢纶都在“大历十才子”之列,诗歌工力相匹,又是表兄弟,关系十分亲密。司空曙“磊落有奇才”,但因“性耿介,不干权要”,所以宦途坎坷,家境清寒。这首诗正是他惨淡境遇的真实写照。司空曙孤居荒野,卢纶去看他,他表面上说“喜”,心中却是充满了悲凉与凄苦,正是“喜中有悲”。见宿,留下住宿。
本诗是写,司空曙向前来拜访的卢纶倾诉自己穷困潦倒的近况。诗的前半首,静夜荒村,陋室贫居,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发人,构成活生生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辛酸和悲哀。后半首写表弟卢纶来访,诗人在悲凉中见到亲友,自然喜出望外。这一悲一喜,互相映衬,深刻地表现了主题。卢纶的《晚次鄂州》(卷六)中,也有“旧业已随征战尽”句,与本诗中的“荒居旧业贫”句,正好印证,说明表兄弟两人此时的处境都很艰难。这种同病相怜的境遇使他们更能互相体恤。
诗的前四句写荒居之悲。首联写诗人自己悲凉的境遇:年老独居荒野,近无四邻,孤苦无依,生活贫困。颔联看似写秋景,实则抒悲情,情景交融。诗人将一位穷愁潦倒的白头老人的形象刻画得很丰满。静夜荒村,陋室贫士,寒雨中之黄叶树,昏灯下之白发翁,构成一幅充满辛酸和悲哀的画面。
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之喜。在前四句所营造的悲凉氛围中,诗人见到亲友,自然喜出望外。这两联虽然写“喜”,却又隐约透露出“悲”,喜中有悲。悲从何来?只因处境不佳,诗人感到对不起亲人,所以深感惭愧。一个“愧”字,就表现了诗人悲凉的心情。
全诗的前半首和后半首,一悲一喜,悲喜交感,总的倾向是统一于悲。题目中虽着“喜”字,背后却有“悲”的滋味。一正一反,互相生发,互相映衬,深化了主旨。这就是“反正相生”手法的妙处之所在。
全诗语言朴实,语调低沉悲切,真实感人。

贼平后送人北归

司空曙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战乱时我和你一同逃到南方,时局安定你却一人北归家园。
流落他乡头上已经生出白发,战后的家乡也只能见到青山。
晓行要经过许多残破的营垒,夜里只能披星露宿荒凉故关。
旷野里的飞禽与枯黄的野草,将处处伴随着你的悲苦愁颜。
【评点】
唐玄宗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爆发,前后持续八年,致使百姓颠沛流离、苦不堪言。本诗为诗人在安史之乱平定后送友人北归而作,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难以为继的现实。在这首诗中,诗人想象了友人在归途上所见荒凉、破败的景象。这些景象反映了安史之乱给社会带来的灾难性的后果,展现了诗人的哀伤凄凉的心境。贼平,指安史之乱平息。
前四句是实写,描述当时的社会现实状况。诗人在平平的叙述中,道出了无穷的抑郁和凄凉。首联写出友人北归的原因——安史之乱已平定。诗人在安史之乱爆发后与友人一同去南方避难,战乱结束后友人独自北归。“他乡生白发”生动地道出了人们在乱世四处逃难、居无定所的艰辛: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两人已经生出了白发。“旧国见青山”一句,诗人指出战争摧毁了家园,故乡此时一定衰败荒凉,唯一未变的,也许就是那茫茫青山了。
后四句为虚写,是诗人对友人北归路上所见荒凉、破败景象的设想,让人悲伤不已。本诗不仅描绘了战后一片荒凉破败的景象:残破的营垒、荒凉的故关、枯黄的野草和悲苦的愁颜,还表达了友人惶惶不安的心境。诗人对远行友人的无限怜惜,也反映出他独自滞留江南的凄凉和哀伤,同时还曲折地表达了对故国残破的悲痛。
全诗构思精巧,离情与思乡之情交织,催人泪下。写景也很有特色,诗人能抓住有代表性、有特点的景物:晓月、残垒、故关、寒禽、衰草、愁颜等来突出反映现实。

广告

热门搜索

相关文章

广告
|名家 频道

司空曙的诗集评点,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喜外弟卢纶见宿,贼平后送人

admin

|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自从和老友在江海分别,隔山隔水已过多少秋冬。
忽然相见反而怀疑是梦,悲伤叹息各自询问年龄。
孤灯暗淡照着室外冷雨,幽深的竹林浮动着烟尘。
明朝更有一种离愁别恨,难得今夜聚会传杯痛饮。
【评点】
本诗写诗人与故友久别重逢的惊喜交集以及复又分别的忧伤惆怅。诗由上次分别写起,接着写到本次重逢,然后写叙旧,最后写惜别,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乃赠别诗篇之绝唱,与李益的“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可谓异曲同工。云阳,县名,在今陕西省三原县境内。韩绅,生平不详。
首联写诗人与友人乍见又别之情,不胜黯然。两人上次别后,已历数年,山川阻隔,相会不易。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正因为相会不易,相思心切,所以才生发出此次相见时的“疑梦”和惜别的感伤心情来。首联和颔联,恰成因果关系。颔联为唐诗名句,情到极处,往往令人思绪纷乱。两人久别重逢,乍见故人,疑在梦中,正说明了彼此的深切思念和此次相逢的意外。假设上次相会后,两人都不曾牵挂对方,那么此次相逢也会平淡如水,怎么会“翻疑梦”呢。“翻疑梦”一语,情感真挚,将诗人惊讶、欣喜的心情表现得非常传神。可以说两人久别重逢后悲喜交加的心情,尽见于此三字之中。颈联和尾联接着写两人深夜在馆中叙谈的情景。相逢已难,又要离别,其间千言万语,不是片时所能说完的。所以诗人避实就虚,只以孤灯、寒雨、深竹、浮烟等景象渲染映衬,寄情于景。其中孤、寒、深、浮等字,立意高妙,不仅反映出人生聚散无期、人事浮游不定的现实,更渲染了诗人悲切惨淡的心境。这两句既是实写景物,又是虚写人的心情。尾联表面上是写劝酒,实际上却是在写伤别。诗人用一“更”字,就点出了两人即将再次分别的痛楚。“离杯惜共传”,在惨淡的烛光下,两位友人举杯共饮,表现出深厚的情谊和依依惜别之情。一个“惜”字,情意无限。
综观全诗,颔联、颈联语极工整,写悲喜感伤,笼罩寒夜,几乎不可收拾。但尾联二句,却能轻轻收结,略略冲淡。这说明诗人能运笔自如,具有重抹轻挽的笔力。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静静的深夜四周没有相邻,居住在荒野因为家中清贫。
树上黄叶在雨中纷纷飘零,犹如灯下白发老人的命运。
自惭这样长久地孤独沉沦,辜负你频繁地来把我慰问。
我们是诗友生来就有缘分,更何况你我两家还是表亲。
【评点】
这首诗是司空曙因表弟卢纶到家拜访,有感而作。司空曙和卢纶都在“大历十才子”之列,诗歌工力相匹,又是表兄弟,关系十分亲密。司空曙“磊落有奇才”,但因“性耿介,不干权要”,所以宦途坎坷,家境清寒。这首诗正是他惨淡境遇的真实写照。司空曙孤居荒野,卢纶去看他,他表面上说“喜”,心中却是充满了悲凉与凄苦,正是“喜中有悲”。见宿,留下住宿。
本诗是写,司空曙向前来拜访的卢纶倾诉自己穷困潦倒的近况。诗的前半首,静夜荒村,陋室贫居,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发人,构成活生生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辛酸和悲哀。后半首写表弟卢纶来访,诗人在悲凉中见到亲友,自然喜出望外。这一悲一喜,互相映衬,深刻地表现了主题。卢纶的《晚次鄂州》(卷六)中,也有“旧业已随征战尽”句,与本诗中的“荒居旧业贫”句,正好印证,说明表兄弟两人此时的处境都很艰难。这种同病相怜的境遇使他们更能互相体恤。
诗的前四句写荒居之悲。首联写诗人自己悲凉的境遇:年老独居荒野,近无四邻,孤苦无依,生活贫困。颔联看似写秋景,实则抒悲情,情景交融。诗人将一位穷愁潦倒的白头老人的形象刻画得很丰满。静夜荒村,陋室贫士,寒雨中之黄叶树,昏灯下之白发翁,构成一幅充满辛酸和悲哀的画面。
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之喜。在前四句所营造的悲凉氛围中,诗人见到亲友,自然喜出望外。这两联虽然写“喜”,却又隐约透露出“悲”,喜中有悲。悲从何来?只因处境不佳,诗人感到对不起亲人,所以深感惭愧。一个“愧”字,就表现了诗人悲凉的心情。
全诗的前半首和后半首,一悲一喜,悲喜交感,总的倾向是统一于悲。题目中虽着“喜”字,背后却有“悲”的滋味。一正一反,互相生发,互相映衬,深化了主旨。这就是“反正相生”手法的妙处之所在。
全诗语言朴实,语调低沉悲切,真实感人。

贼平后送人北归

司空曙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战乱时我和你一同逃到南方,时局安定你却一人北归家园。
流落他乡头上已经生出白发,战后的家乡也只能见到青山。
晓行要经过许多残破的营垒,夜里只能披星露宿荒凉故关。
旷野里的飞禽与枯黄的野草,将处处伴随着你的悲苦愁颜。
【评点】
唐玄宗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爆发,前后持续八年,致使百姓颠沛流离、苦不堪言。本诗为诗人在安史之乱平定后送友人北归而作,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难以为继的现实。在这首诗中,诗人想象了友人在归途上所见荒凉、破败的景象。这些景象反映了安史之乱给社会带来的灾难性的后果,展现了诗人的哀伤凄凉的心境。贼平,指安史之乱平息。
前四句是实写,描述当时的社会现实状况。诗人在平平的叙述中,道出了无穷的抑郁和凄凉。首联写出友人北归的原因——安史之乱已平定。诗人在安史之乱爆发后与友人一同去南方避难,战乱结束后友人独自北归。“他乡生白发”生动地道出了人们在乱世四处逃难、居无定所的艰辛: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两人已经生出了白发。“旧国见青山”一句,诗人指出战争摧毁了家园,故乡此时一定衰败荒凉,唯一未变的,也许就是那茫茫青山了。
后四句为虚写,是诗人对友人北归路上所见荒凉、破败景象的设想,让人悲伤不已。本诗不仅描绘了战后一片荒凉破败的景象:残破的营垒、荒凉的故关、枯黄的野草和悲苦的愁颜,还表达了友人惶惶不安的心境。诗人对远行友人的无限怜惜,也反映出他独自滞留江南的凄凉和哀伤,同时还曲折地表达了对故国残破的悲痛。
全诗构思精巧,离情与思乡之情交织,催人泪下。写景也很有特色,诗人能抓住有代表性、有特点的景物:晓月、残垒、故关、寒禽、衰草、愁颜等来突出反映现实。


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