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炒股经验股票投资经验
admin
|下面笔者将介绍五条比较关键的股市经验(如图5-4),这些都来自一些股市中的投资大师和成功者,并且通过笔者自身长时间的实践总结后再度提炼的内容,希望能够给股民更多的启示,应用到操作中达到更好的实战效果。

图5-4 五大炒股经验
第一条,不要与人性作战,不要与股市作对,敢于认错才能够生存。为什么将这个放在第一条,是源于我们研究巴菲特、罗杰斯、索罗斯等诸多投资大师时可以发现,虽然他们已经功成名就,几乎达到无所不能的状态,但他们依然还是会犯错,还是有他们自认为不可碰的投资领域,如黄金、网络科技板块、复杂金融衍生品等,理由就是一点,不要踏入自己陌生或者自己不知道底线的领域。因为对于人性来说,贪婪、恐慌、无知、盲目,任何人都难以摆脱,很多时候也难以逾越,所以为了避免失败,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在自己能够把握的领域中操作。股市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是智商很高的成功者,但到了股市却是糟糕的投资者,因为他们的性格存在严重的缺陷,而股市考验的就是综合能力,一个良好的自我控制远胜于智商,因此那些股市的成功者,往往是顺应市场的高手,他们严格控制自己的非理性情绪,淡定且自律,对损失与失败能乐观看待,对于成功则冷静处之,这些促使他们更长久地在股市生存,也就能把握更多的机会。人难免会犯错,只有不断地从错误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与经验,才是股市生存之道。
由此我们能够看出并不是我们普通投资者会追高,会因为看错而损失较多,巴菲特也是如此。股市就是这样一个有趣的地方,无论过去你有多少成就、多么成功,面对新的操作,人人都得从头开始,如果你有半点的“偷懒”与迷失,市场马上就会有反应。面对错误的唯一方法就是承认错误,在能够承受的时候尽快让错误和损失停止。巴菲特在复杂金融衍生品领域曾出现过较大亏损,随后他总结发现这里面存在太多不规范的行为,尤其是大量金融衍生品推出时设计了非常复杂的结构,很容易让投资者只看收益,忽略风险,从而导致失控,明白这个之后,巴菲特从此拒绝介入这个领域,这反而让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处于更安全的地位,而其余大量金融巨头则深陷其中,不乏百年老店瞬间倒闭。
无独有偶,罗杰斯也有类似的情况。在2011年到中国访问时,他说了两段话引人深思。首先他说到了“我现在不会买中国的股票,要等股市崩盘了才会进去,每个股市都会遇到崩盘,到时我会多投资一些,然后传给我的儿子、孙子持有。当然我从来不买A股,我都是买B股、H股、S股和美国存托凭证股,因为这类股票的价格更低。A股以外的股票交易价格总是比A股低,所以我从来不买A股。而在中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民航、葡萄酒、煤炭和其他自然资源,还有旅游公司的股票。”其次,在问到是否会选择投资中国网络公司时,罗杰斯的回答是,“我一家不会买,主要是我对网络技术产业不了解,这个不是我的投资方向。我不太喜欢买估值太高的股票,尤其是那些我不了解的领域的股票,它们就不是为我准备的。我不是说这些股票不会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只是说不适合我。”我想股民应该明白了,真正的投资大师,他们能够成功,就在于了解自己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什么,擅长做什么,然后坚定在适合自己的领域中做该做的事情,而对于那些自己不能够做的则坚决不去碰。这和普通股民的情况形成非常大的反差,很多股民总是企图去把握市场中所有的机会,无论什么样的个股和机会都敢去操作,其实这是非常大的误区,投资大师尚且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何股民总是那么的勇敢呢?人都有自己的所长、所短,而当股民能够看清自己的时候,也就会更加了解股市,距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所以,无论股民要进行怎么样的操作,要干什么,都要留一个后手,永远不要孤注一掷,我们可以从头来过,但人生终究有限,经不起太多次地推倒重来,即便要重来,也要有一个相对较高的基础,而不是从零开始。在股票交易中,没有“常胜将军”,关键的问题是,有了失败的经历,要善于总结经验,才有可能成为成功的投资者。一个深刻了解股市的最好办法就是彻底了解自己,没有什么比自己的“主体优势”更可靠的,同时宁可与自己的人性弱点作战,也不和股市作对,顺势而为往往能够取得好的效果。
第二条,没有什么比赢利模式更加神奇的,不断地储备未来的潜在赢利点才是获取财富的关键;没有什么比投资自己更可靠的,股市没有救世主,只有股民自己醒悟救自己。股市投资表面上是在投资个股、投资股市环境,实际上是在投资自己,投资好的赢利模式。巴菲特说过不管是好年景,还是坏年景,他和他的合作伙伴查理只坚持四件事:1.保持公司资产的部位有充足的流动性,适当的短期负债和稳定的现金流。2.不断拓宽所持生意的“护城河”,以建立长期的竞争优势。3.收购和发展新的收益来源。4.广揽优秀的管理人才,过去他们曾经为公司的业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虽然对很多股民来说,我们不可能拥有自己的公司和团队,而是在为自己服务,但殊途同归,我们无需培养别人,而是培养自己。我们可以不对整个股市了解,也可以不对行业精通,甚至都可以不懂个股基本面,但我们要知道哪些投资品种可以能够实现我们自己的效果,正如本书第二章投资品种篇介绍的,股民可以通过学习,通过丰富自己,了解不同的投资品种可以实现不同的效果,让其为我们的财富目标而服务。
我们还是说巴菲特,大家感觉他似乎就是一个基金经理或者资金管理者,在股市中买卖股票,构筑投资组合,低买高卖地进行操作。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他采用的是这种传统的形式,但在这之后,股票投资不再是其主要的投资活动,一年下来也很少能够从公开信息中看到他的消息,那么他庞大的资金在干什么呢?从年报数据来看,巴菲特把资产划分了几类,其中股票资产只占了总资产的1/6,而最大的资产是在保险业,其余还有三项,分别是制造、服务和零售营运等传统行业,受监管而资本密集的生意(说白了就是垄断性的企业),还有投资份额最小的金融产品。也就是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巴菲特追求投资的多元化进程,这使得其股票之外的资产快速膨胀,并提供了更多的赢利点,这是保证其财富的关键。
而这些资产分配比例的关键就是赢利模式,巴菲特喜欢保险业是源于每次客户买保险时,客户先付保费,往后的日子,如果有事件发生,公司才需付保险金。一般来说,如果保费比保险金大,公司赚,相反便赔钱;就算打个平手,由于客户先付的保费,这些保费就像是免息贷款给公司一样,公司可以拿去投资再赚钱,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赢利模式,不仅本身可以获利,还能使大量资金继续升值,而此时他就不再担心股市的涨跌了,因为股市涨其可以获利,股市跌,其依然有源源不断的保费,这样可以购买更为便宜的资产,只要股市继续存在其就不会担心资产无法升值,可以说这是一举多得的模式。此外第二个比较好的赢利模式就是前面提到的垄断性行业的收购,巴菲特通过足够的财力和政治影响力达到别人达不到的效果,这几年其持续收购铁路、化工、电子、能源行业资产就是这样。很显然,巴菲特能不断地创造神奇,不再是依靠着传统的股票或者金融操作,而是在笔者反复提到的赢利模式上升级,其可以通过更为高级的方式,决胜千里之外,这对股民来说是非常大的启示。股民为什么被套,就是投资视野过窄,总是找不到一个足够大的空间让自己在其中活动。是龙就要回归大海,是虎就要回归深山,找到自己的天地才是股民的关键。
随着股市方面的发展,大资金套利的方式越来越丰富,ETF、股指期货等投资工具可实现跨品种、跨市场的套利,这让市场行情更加多变,振荡特性明显。而对普通股民来说,不仅在把握行情上难度增加了,且很多时候由于投资门槛和把握能力无法直接参与,此时就需要变通,而能够使用的工具无疑就是各类投资品种,尤其是基金方面,指数型基金、功能型基金,还有其他各类投资品种,都要经常地使用,而不能总是局限于个股上,只有这样拓展赢利模式才是股市的成功之道。
第三条,简单、简单、再简单。困难的事情往往很简单,简单的事情往往最难做,那么我们就将所做的事情目标化、具体化、模式化,然后不断地执行。股市是一个复杂的地方,什么都很复杂,但又很简单,就是一买一卖,所以对于股民来说必须要做到几个简单。首先是赢利目标一定要简单,股民要得越多,受到的羁绊越多,大利润也要、小利润也不舍得放弃,趋势机会要把握,波段机会还考虑,短线博弈也要,这样投资太累了,最好就是奔着一个目标,清晰的思路往往会有好的效果。比如说来到股市就是为了赚钱,那么就做最简单的事情,牛市时候操作,熊市时候休息。到了看得懂的大行情我们就操作一把,行情看不懂或者弱势的时候我们就买国债、买债券和货币基金,这没什么不可以,都能实现赢利。再比如说,利用每年重复出现的机会也可实现赢利。1~4月份做一波年报行情,然后休息,也能够达到不错的复利效应;做次新股行情,按照周期去操作,一年做个3~4次也可以;做行业价格行情,价格暴涨做个股,一年做1~2次也可获利不菲。世界就怕简单二字,一旦人简单了,你受到的限制就少,遇到的困难也少,反而获得更多。
股民总是怕下跌,为什么?因为想要得到的太多。而股市下跌是正常的,如果有所准备,它就不会伤害你,因为每次大的下跌过后都是大好机会,你可以选择更低的个股,而且这些个股都是风险释放过的品种,更加安全。如同生活中春、夏、秋、冬的轮回,四季如春自然好,但拥有四季也是一种美,哪怕是寒冬,也有它的乐趣。对于股民来说,或许你并不喜欢股市中四季的全部,仅仅喜欢春天或者夏天,那么我们不必苛求自己要获得全部,在你自己喜欢的季节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也是很好吗?为什么非要求全责备呢?
同样的,股市中的操作也是如此,追求简单化和模式化才是上策,掌握股市规律的核心思想,通过对其不断地理解后付之行动,毕竟市场趋势一旦形成,短期不可逆转,我们不知道局部会如何,但把握大的趋势总是简单的。所以说,股民应该在股市中,时刻提醒自己,尽量使自己的投资理念、投资原则简单,事情简单了也就变得清晰了,对自己的投资行为也就更有指导,那些不该做的事情自己就会有抵抗力了,质朴简单的生活蕴涵着乐趣与真正的智慧,拿自己应得的,不苛求其他,想必这就是大智若愚的境界吧。
第四条,想减少错误吗?从减少交易的频率和次数开始吧。巴菲特曾讲过:“钱在这里从活跃的投资者流向有耐心的投资者。而许多精力旺盛的有进取心的投资人,他们的财富在渐渐消失。”对这句话,股民有何体会?不管你是什么类型的投资者,最后得到财富的人往往是具有耐心的人,市场中不可能有一夜暴富的情况,想要获得财富靠的是持续而稳定的赢利模式,那么这里面的关键要素就是耐心。耐心的意义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是说要在股市中长期生存下去才会有更多的机会;第二层意思是要静下来去等待市场中的大机会,深刻做好准备去将大机会变成相应的财富;第三层意思是说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一时的得失不要过分在意,要以大局为重。
当我们踏入投资市场的时候,我们默认接受的就是市场的“交易成本怪圈”,也就是说市场是一个“负和”游戏,大家的资金通过初次分配,即由受益“交易成本怪圈”群体瓜分后,重新投入市场,大家再分配。这样就注定了市场中大部分投资者是要赔钱的,而且交易次数越多,赔得越多。那么对于投资者来说,首先要明确该点,珍惜每一次操作的机会。其次,股市的操作法则决定了,在你把握一个机会的同时,注定要与其余机会擦肩而过,所以我们不能够轻易地进行操作,这很可能会让我们错过大机会。此外,相信有一定投资经验的股民都有类似的体会,股市操作如同驾驶车辆,如果车况、路况配合得好,那么驾驶者根本不用过多地转向、离合、加油、刹车等,只需握住方向盘保持匀速前进,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股市也是如此,当个股、市场环境和股民操作配合得好时,根本不需要频繁地换股、卖出、买入等操作,就是耐心持有。而当股民频繁操作的时候,很可能说明股民的思路与市场走势产生了分歧,股民要做的不是继续频繁操作,而是应该冷静下来重新思考,修正自己的方向。所以说减少错误就先从减少交易开始吧。如果连续做两次交易都不顺手,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休息。
第五条是懂得生活才会懂得投资。投资的目的为了什么?小则改变自己的生活,大则改变周边和国家的生活,让人们过得更加幸福,因此一个不懂得生活的人,也不可能是投资市场的赢家。这也是为何投资市场中的成功者往往在哲学、心理学、历史等领域有很高造诣的原因,而这些学科恰恰是很多股民觉得和股市毫无关系被忽略了的。所以说,股民不要一味向前,走得累了就停下来歇歇,浏览路边的风景,然后再走,这样能够懂得未来的方向。这句话,笔者愿意与读者们共勉,或许我们在股市中取得的成就有限,不可能成为类似巴菲特、索罗斯、罗杰斯这样的投资大师,但只要我们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那么我们就是自己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