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溪,送綦毋潜落第还乡,送别(王维)-五言古诗
admin
|青溪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每当我来到这黄花川上,总得要经过青溪的流水。
那曲折的山路千回万转,其实这段路途不满百里。
水流过乱石发出喧闹声,静谧地融化松林的翠影。
水波荡漾泛出碧绿水草,水面澄明倒映青葱芦苇。
我的心境早已恬静安然,就像清澈溪水平静淡泊。
请让我留在溪边岩石上,竟日悠闲垂钓了此终生。
【评点】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每当我来到这黄花川上,总得要经过青溪的流水。
那曲折的山路千回万转,其实这段路途不满百里。
水流过乱石发出喧闹声,静谧地融化松林的翠影。
水波荡漾泛出碧绿水草,水面澄明倒映青葱芦苇。
我的心境早已恬静安然,就像清澈溪水平静淡泊。
请让我留在溪边岩石上,竟日悠闲垂钓了此终生。
本诗写的是山水景色,是王维在蓝田南山隐居初期写的,又叫《过青溪水作》。诗人通过歌颂青溪的宁静,表明自己喜爱闲适生活的情趣。
前四句总体介绍了青溪。黄花川在今天陕西凤县,青溪在今天陕西沔县,两地距离不远。“每逐”表明诗人曾多次顺着青溪进入黄花川游玩。山势的蜿蜒曲折使得这段不足百里的路程显得丰富多彩,非常吸引人。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用了“移步换形”的手法,写了青溪的各种景色。诗人穿行于山间乱石之中时,青溪的水声喧闹,一个“喧”字在声音上形成了很强的震撼力。流过松林平地时,溪水又变得安静起来,没有任何声音。清澈的溪水与两旁翠绿的松树相互映衬。第五、六句,诗人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将诗的意境有声有色地营造出来。青溪流出松林后,到了一片开阔地,只见荇菜、菱叶浮在水面上,青翠荡漾;芦花、苇叶倒映在清澈的水中,充满诗意。这里的“漾漾”形容水动的样子,“澄澄”形容水静的样子,动静相应,非常生动。
结尾四句表达了诗人的想法。青溪的景色谈不上秀美绝伦,但为什么这样吸引人呢?这是因为诗人的心情。诗人将青溪清新的景色的自己闲适的心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做到了心境和物境的统一。之后,诗人用了东汉严子陵在富春江上垂钓的典故,表明隐居的意愿。
本诗清新雅致,无论写景还是抒情都很自然,诗意无穷。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圣明的朝代没有隐居的人,精英俊秀都来为朝廷献力。
于是使那些东山中的隐士,不效法伯夷叔齐山中采薇。
你虽然落第离金马门很远,谁能说你的才能主张不对?
你经过江淮时度过寒食节,进入京洛时已经缝制春衣。
摆酒在长安路上为你送别,感叹知心好友要与我分离。
你将要乘船回归南方故里,不多久就要回到自己家门。
绿树伴随着你远去的身影,眼前孤城映照着落日余晖。
我们的谋略虽然暂不见用,但不要因此就说知音稀微。
【评点】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圣明的朝代没有隐居的人,精英俊秀都来为朝廷献力。
于是使那些东山中的隐士,不效法伯夷叔齐山中采薇。
你虽然落第离金马门很远,谁能说你的才能主张不对?
你经过江淮时度过寒食节,进入京洛时已经缝制春衣。
摆酒在长安路上为你送别,感叹知心好友要与我分离。
你将要乘船回归南方故里,不多久就要回到自己家门。
绿树伴随着你远去的身影,眼前孤城映照着落日余晖。
我们的谋略虽然暂不见用,但不要因此就说知音稀微。
本诗为诗人送落第友人归乡的赠行诗。綦毋潜:綦毋为复姓,潜为名,字季通,王维好友。
落第可谓人生中的沉重打击。綦毋潜落第返乡,心情必然沮丧。作为綦毋潜的好友,诗人力图多方面给予他安慰。在这首赠行诗中,诗人不仅称颂“英灵尽来归”,还为“吾谋适不用”而由衷慨叹。这两句看似矛盾,却恰是诗人构思精巧之处。诗人对前者是讥讽,对友人是劝解和安慰,安慰友人不必灰心丧气,勉励他,并令他相信在圣明的朝代有才干的人最终会被重用。
整首诗在“劝慰”的主旨上进行渲染,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既有慨叹,也有鼓励。全诗写景清婉,抒情自然,慨叹由衷,鼓励真挚,读来让人振奋不已。“反复曲折,使落第人绝无怨忧”,是清人对本诗的评语。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请君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
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白云正无边飘荡。
【评点】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请君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
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白云正无边飘荡。
本诗为诗人送友人归隐之作。诗人对友人的归隐是支持的,但友人的归隐是仕途不得意所致,诗人对友人的遭际不顺也表现出了惆怅,但更多的是贬斥功名,抒发陶醉白云、自寻其乐之情。全诗含蓄委婉,意味深长。
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很平淡自然,每句皆是按照事情的发展淡淡道来,丝毫不见雕琢的痕迹,仿佛诗人信笔写来,分外随意。然而细品之后不难发现,这首诗内涵深刻,意境悠远,可谓藏而不露。就像诗人的其他诗一样,这首诗也是诗中有画,而且这一画景并非诗人有心为之,而是浑然天成:诗人下马和友人共饮美酒,两人之间的问答,友人遥指远处的高山,白云无边飘荡。除了展现出一副淡雅的画面外,这首诗又体现了一个“情”字:两人相见时苦涩的欢悦,两人间的关心,友人的不得志,以及诗人对白云无边飘荡的慨叹。这些皆来自诗外,但却是诗中所包含的东西。
诗的开头四句看起来平淡,其实写得很朴实。第一、二句写饮酒话别,文字质朴、意境藐远。诗人开篇点题,提出疑问,借此表达对朋友的关心:诗人在路旁遇见友人,下马和他共饮美酒,之后关切问他要到哪里去。第三、四句简练说明了友人隐居的因由和处所。其中,“不得意”除了表达友人的隐居因由和不得志的真实情绪外,还从诗人的角度表现了他对现实的不满意。“南山陲”指终南山边,离长安不远。
在第五、六句中,诗人对友人进行宽慰,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他的羡慕。诗人说:“我不再问了,你只管去吧。你不必感到沮丧和失望,除了那山中的白云,世间的一切都是有尽头的。”这两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不以为然,也流露出了一种无奈的情愫,既是对友人的宽慰,也是对归隐的向往。结尾两句,言有尽而意无穷,使全诗韵味骤增,诗意顿浓;诗人羡慕有心,感慨无限,让全诗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