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二首-五言古诗
admin
|感遇二首
张九龄
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春天的兰草葱郁繁茂,秋天的桂花皎明净洁。
欣欣向荣充满着生机,各自适应美好的季节。
谁知道那些林中隐士,闻到了芳香深加爱悦。
花木的芬芳出于本性,何求于美人赏识攀折。
其二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江南一带生长的丹橘,经过寒冬还绿叶葱茏。
哪里是因为地气温暖,全凭自己有耐寒本性。
本可以献给贵客嘉宾,无奈阻隔着崇山峻岭。
命运决定了这种遭遇,循环的道理难以追寻。
世人只是说栽植桃李,难道丹橘就不能遮阴?
【评点】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春天的兰草葱郁繁茂,秋天的桂花皎明净洁。
欣欣向荣充满着生机,各自适应美好的季节。
谁知道那些林中隐士,闻到了芳香深加爱悦。
花木的芬芳出于本性,何求于美人赏识攀折。
其二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江南一带生长的丹橘,经过寒冬还绿叶葱茏。
哪里是因为地气温暖,全凭自己有耐寒本性。
本可以献给贵客嘉宾,无奈阻隔着崇山峻岭。
命运决定了这种遭遇,循环的道理难以追寻。
世人只是说栽植桃李,难道丹橘就不能遮阴?
唐开元末年,玄宗沉迷声色,荒废朝政,贬黜张九龄,宠信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与只会溜须拍马的牛仙客。牛、李结成党羽,专揽朝政,排除异己,致使朝政愈加腐败。张九龄对此甚为不满,便以比兴手法,托物寓意,写下感情朴素真挚的《感遇十二首》。
这里的第一首即《感遇十二首》中的第一首,是一首哲理诗,是诗人被贬为荆州长史后所写。
诗一开头,用工整的偶句,突现了兰草、桂花这两种植物的高洁性情。由“葳蕤”二字,可见兰草逢春萌发的勃勃生机;由“皎洁”二字,可见桂花遇秋吐蕊的湛湛风华。接下来,“欣欣此生意”一句总起来说,兰、桂都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自尔为佳节”又分开来说,一个“自”字,除指出兰、桂均能应时节而绽放外,还表明了它们虽繁盛却不谄媚、不求人知的高尚品质,对下文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进行了铺垫。
诗的前面四句只写兰桂而未写人,第五句,诗人则用“谁知”陡然一转,自然地引出了深居山林的美人,也就是那些兰心桂质的隐逸之士。美人因嗅到兰、桂的芬芳,对兰、桂产生了倾慕之情。诗由不写人到写人,是一个急转,诗情也为之一荡。
结尾两句,诗人又用“何求”二字将笔锋一转。山中美人既然爱兰、桂的芬芳,那么,兰、桂如有心,应该十分愿意被美人折取赏玩。但诗人却没有这样写下去,而是另辟新意:兰草迎春而绽放,桂花逢秋而吐蕊,这是兰、桂的本性,而不是为了获得美人的攀折玩赏。可以明显地看出,诗人以兰、桂“不求美人折”来譬喻贤德君子的洁身自爱:君子修身养性,只不过是他品性使然,而不是借此来获得外界的赞誉提拔。整首诗的主旨,至此才道出。
整首诗结构紧密、语尽意深,托物寓意,寓理于咏,令读者丝毫感觉不到说教的突兀。
《感遇十二首》中的第二首也依然是托物言志诗,借歌颂丹橘表达诗人遭受排挤的愤懑心情和坚贞不屈的节操。看到本诗,人们很容易想起屈原的《橘颂》。本诗开篇便说“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其托物言志之意非常明显。在南国,深秋时多数树木的叶片都会枯黄凋零,更别说能经受寒冬的摧残。可是,丹橘却能“经冬犹绿林”。句中一个“犹”字,饱含着诗人的赞美之情。那么,丹橘经冬犹绿,到底是因为独特的地理优势,还是本性使然呢?若是地理优势造成,也就不值得赞叹了。因此诗人先用反问句“岂伊地气暖”一“纵”,又用肯定句“自有岁寒心”一“收”,令诗情跌宕起伏,独具韵味。在古代诗文中,“岁寒心”多指松柏。诗人在此赞颂丹橘与松柏一样具有忍受严寒的节操,是别有一番深意的。
《橘柚垂华实》是汉代《古诗》中的一篇,其中一句“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以橘柚的遭遇抒发了诗人不被世用的愤慨。而本诗中的“可以荐嘉客”,就是“冀见食”之意。丹橘经冬而不凋,不因严寒而改变节操,已经很值得赞美;它结出丰硕的果实,只想贡献给他人,更可见它的品德高尚。按理说,如此优良的树木、果实是应当向嘉宾推荐的,无奈却被重山深水无情地阻隔了!一句“奈何阻重深”,使人仿佛听到了诗人无奈的叹息声。
而“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两句,明确吐露了诗人托物言志之意:无论是丹橘还是人,其遭遇好坏与命运相关。而命运好坏的缘由则像循环往复的自然之理那样,无法探究。这两句诗委婉幽深,饱含着诗人复杂的感情。
在末尾,诗人用反问语气结束全诗:世人只说栽种桃李,莫非橘树就无法遮阴、没有功用吗?在诗的前半部分,诗人已写明橘树绿荫耐寒、果实甘美,但它的命运却又如此多舛,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在《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中有这样一个寓言:阳虎对赵简主说,他曾经亲自培养了一批人才,然而当他有危难的时候,这批人才却都不帮他。因此阳虎慨叹道:“虎不善树人。”赵简主说:“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只栽种桃李而不栽种橘柚,此类“君子”,总不能算作“慎所树”吧!
本诗不事雕琢却浑然天成,两个反问句,更使诗情跌宕起伏。但诗的语气始终是温和敦厚的。无论是愤慨,还是忧伤,都是羚羊挂角,不着形迹,使全诗意境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