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差交易交易详细介绍
admin
|由于价差交易都在期货市场上进行,不涉及股票现货市场,因而其复杂度和困难度都大大降低了。前面曾指出过,期现套利通常是机构大户的专利,因为只有机构大户有能力进行期现套利。然而,对价差交易而言,不仅机构大户可以做,散户也完全有能力做。
价差交易的三个类型(市场内价差、市场间价差及跨品种价差)中,应用最方便,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是市场内价差。
(一)市场内价差交易
1.基本概念。市场内价差交易是指在同一市场上对同一品种但不同交割月份的合约进行价差套利,有时也称为跨月套利或跨时间套利。
不同交割月份的合约之间存在价差是非常正常的。价差时大时小,对于价差套利者而言,价差过大和价差过小都是出手套利的时机。但如何识别过大和过小呢?“理论价差”提供了一个观察途径。
价差图是观察及分析历史价差走势的最佳工具。对每一个希望从事价差交易的交易者来说,熟悉和掌握价差图的功能作用都是必要的。
2.跨月套利的方向。跨月套利的特征是买进一个月份合约的同时卖出另一个月份的合约,但在交易的开始必须确定买哪个月份卖哪个月份。在实务操作中,通常有两种不同的分类名称。
如果在跨月套利的开端,买进交割期较近的期货合约,同时卖出交割期较远的期货合约,通常称之为牛市套利;相反,如以买进交割期较远的期货合约同时卖出交割期较近的期货合约为跨月套利的开端,这时称为熊市套利。
如果在跨月套利的开端,买进价格较高的合约,同时卖出价格较低的合约,通常称之为买进套利;如果在开始时卖出价格较高的合约,同时买进价格较低的合约,通常称之为卖出套利。
显然,两种分类名称的划分依据是不一样的,前者是以合约月份的先后作为划分依据的;而后者是以价格高低作为划分依据。
3.牛市套利。牛市套利是指买近卖远的套利交易方式,之所以称为牛市套利,是因为通常认为牛市中近期月份合约的上涨幅度会大于远期合约。也有人将这种套利方式称之为“正向跨期套利”。
4.蝶式套利。蝶式套利,是由两个方向相反的跨期套利组成的,这种交易涉及三个交割月份的合约,即近期、远期和居中的三个月份,相当于两个跨期套利的组合。
蝶式套利的具体操作方式是买入近期月份合约,同时卖出居中月份合约,并买入远期月份合约。其中居中月份合约的数量等于近期月份和远期月份数量之和。这相当于在近期与居中月份之间的牛市套利和在居中月份与远期月份之间的熊市套利的组合。当然也可以卖出近期月份合约,同时买入居中月份合约,并卖出远期月份合约。由于近期和远期月份的期货合约分居于居中月份的两侧,形同蝴蝶的两个翅膀,因此称之为蝶式套利。
5.熊市套利。熊市套利是指卖近买远的套利交易方式。之所以称为熊市套利,是因为通常认为熊市中近期月份合约的下跌幅度会大于远期合约。也有人将这种套利方式称之为“反向跨期套利”。
6.买进套利与卖出套利。买进套利与卖出套利是针对价格较高的合约是买还是卖来划分的。如果在跨月套利的开端,买进价格较高的合约,同时卖出价格较低的合约,称之为买进套利;如果在开始时卖出价格较高的合约,同时买进价格较低的合约,则称之为卖出套利。
由于不考虑合约的远近,只考虑合约价格的高低,因而,在分析时的复杂度反而降低了。
(二)市场间价差交易
市场间价差交易是指在不同市场上上市的同一品种同一交割月份的合约进行价差交易,有时也称为跨市套利交易。交易者利用两个相同合约之间的价格差,在一个交易所买进期货合约,在另一个交易所卖出期货合约,建立一个跨市套利头寸。由于合约是相同的,且交割月份也相同,故一般应采用低买高卖的策 略。建立套利头寸后,等到两个期货合约的价差缩小后再行平仓,以此获得跨市套利利润。
必须指出的是:不同的交易所交易完全一致的指数产品在世界上并不是很普遍。故对交易者来说,纯粹的应用跨市套利方法来进行股指期货交易的机会并不是太多。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交易所在推出竞争性指数产品时,会对原指数改头换面,以显示出一定的区别,但其实际差异并不大。相关系数的计算,可以帮助我们揭示这些指数间的相似度。如果这些指数间的相关性极高,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它们视作跨市套利的对象。
(三)跨品种价差交易
1.跨品种套利的基本情况。跨品种价差交易是指对两个具有相同交割月份但不同指数的期货价格差进行套利交易。当然这两个指数之间必须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相关性越高越好。至于这两个指数期货在哪里交易倒不是主要问题,既可以是在同一个交易所中交易的,也可以是在不同交易所交易的。当然,对交易者而言,如果两个相关品种在同一个交易所中交易,进行价差交易时会更容易些。
2.跨品种套利的数量。交易者在跨品种套利时,应该知晓一个概念,那就是套利两边的资金价值必须大致相等。前面的跨期套利和同品种跨市套利都不存在这个问题,这是因为那时的套利都是针对同一个品种进行的,套利两边对同样数量的合约而言,资金价值在总体上是相等的,有一些差别也是套利的基础。在那种情况下,只要买进的一边上涨的比卖出的一边快,或买进的一边下跌的比卖出的一边慢,套利者就能获得套利利润。然而,对于跨品种套利来说,由于两边的合约所代表的资金价值不一定相等,如果也与前面一样,两边的合约数量相等,则两边的资金价值就可能出现很大的差别。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两个合约的价差朝着套利者希望出现的方向变动,套利者仍然可能导致损失。
3.跨品种套利的时机。跨品种套利比跨月套利的价差波幅大,对套利者而言,这将导致更多的套利机会,当然,这也意味着相应的风险也增大了。
交易者在跨品种套利中能否获利,取决于对价差变动方向的判断是否正确,如果判断是正确的,则套利的成功可能性就大;如果判断错误,则失败的可能性就很大。
在跨品种套利的时机判断上,通常采用历史经验判断法。其做法是通过观察历史价差图,找出价差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当价差位于高价区时,做卖出套利;相反,当价差位于低价区时,做买进套利。
4.跨品种套利的范围。从理论上讲,跨品种套利不仅能在不同的指数期货中进行,而且在指数期货与其他非指数期货品种中也能进行,其前提是只要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比如对指数期货与债券期货而言,后者属于利率期货。但由于利率的高低与股指的高低通常有着反比例关系,如果套利者认为现行股指对应的利率远低于实际利率,这意味着指数价格太高了,一段时间后或者是指数价格下跌,或者是利率下降。这时交易者可以卖出指数期货,同时买进债券期货品种,进行指数期货与利率期货的套利交易。如果指数价格下跌了,意味着对应的利率上升;如果债券期价上升,意味着与债券对应的实际利率下降。当然,在进行这种套利时,需根据实际情况,事前计算好套利头寸的比例。还有,套利能否成功与这两个市场的联系是否紧密,股票市场对利率市场的变动是否敏感也有关系。如果联系不密切,反应不敏感,则这种套利方式就很难进行。
(四)传统意义上套利存在的弊端
1.跨市套利的理论基础不牢靠。一般认为,同一个商品品种如果在两个不同市场存在一定差价或比价,可以买入低价市场合约同时卖出高价市场合约,等价格趋同平仓,获取收益。
这样套利的无风险基础并不成立,原因在于:
(1)国内一个品种只在一个交易所上市,所以如果要达成所谓的跨市套利,就得在中国和外国两个市场上同时操作。而实际上在国外开户的手续相当麻烦,所以一般投资者用跨市套利的思路,只在国内市场做了单边的头寸,这是一种简单的看着外盘做内盘的方法。
(2)由于投机散户没有国际现货交割的可能,所以不可能存在将国内交割拿到的现货运到国外抛出进行交割的可能。
2.跨品种套利的理论基础不牢靠。一般认为,一些品种之间呈现相关性或者替代性,价差会在一定范围之内。如果其中一个品种上涨,会带动其他品种一起上涨。
跨品种套利的可行性更低:
从长期的平均价格看有些品种可能确实存在一定的所谓相关性,但具体到某一个具体的时间段看,其可靠性就会大打折扣,一方面期货合约存在着到期交割的问题,另一方面,即便是将来的某一时间所谓相关商品合约的价格还会相关;但是,在期间的价格出现的不利走势,可能是我们难以承受的;同时,由于交易所的强制平仓制度,在极端行情时很有可能出现一个合约被强行平仓,而另一个合约不能够平仓的极端不利局面。
3.跨期套利的理论基础不牢靠。一般认为,同一个品种的不同合约是高度相关的,如果同一个品种不同合约差价过大或过小,都可以通过现货交割获取无风险利润。
跨期套利同样没有固定规律可言:
(1)期货各个品种的合约是升水排列还是贴水排列没有必然的规律,任何情况都是可能的。
(2)如果近期合约在向远期迁仓,可能导致远强近弱;如果近期多头逼仓或者有轻度逼仓,可能就是近强远弱。
(3)即使价差回归到“正常范围”,中途也很有可能发生极端事件或是经历很长时间,可惜我们的时间和金钱都是非常有限的。
4.传统意义上的套利是非常典型的“逆势”操作。我们在寻找“套利机会”的时候,恰恰就是市场走出与之前不寻常的走势的时候,因此我们预期市场会从不寻常回复寻常。但是,“存在即是合理”,如果本身这样的价差不合理,它为什么会存在呢?既然存在,而且长期持续存在,就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
5.套利的头寸难度。套利实施的细节上也有很多不能解决的问题。
6.套利的交割难度。即使具备现货交割的条件,套利交割也有很大难度。由于是双边合约,一旦临近交割月保证金就会大幅增加,而且只要交割环节里稍有不畅,套利的条件就会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