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系统评价的定量指标
admin
|目前对交易系统的定量评价指标多达几十种,但是却没有一个公认的最好指标。这里只作简单介绍。
(一)总的净盈利
这是对系统盈利能力的衡量,但它并没有考虑其中所蕴涵的风险。由于这个限制,这只能当作一个比较粗略的指标。但是,当我们需要比较交易策略时,因为每个交易策略都可能包含若干交易系统,使用这个指标不需要进行额外的计算。
(二)交易数量(Trades)
这是测试时间内所有交易的数量。对于趋势交易系统来说,我们希望在不影响盈利的情况下这个数值越小越好,这样可以减少工作量。
(三)持仓天数(Days)
这是一次交易的平均持仓时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产生同样盈利所需的持仓天数越少越好。
这里要注意使用的是趋势跟随系统还是均值回归系统。如果是前者,那么持仓天数越多,产生的盈利往往也越大。
(四)最大回调值(MD)
这个值代表了在整个测试时间内权益可能经历的从波峰到波谷的最大值。这个数值也代表了为了成功运行这个系统所需的最小资金量。
大多数系统开发者喜欢在性能分析表中加入“最大亏损”列,这个值是指一次交易中可能遭受的最大亏损。虽然谨慎的价格风险管理要求一次交易的亏损不能超过总的资金量的1%~2%,但这个度量并没有考虑到策略内部品种之间的相关性。
这里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通过负相关或不相关的品种组合,来达到减少风险的目的。因此我感觉如果只是使用最大亏损作为参考,那么对交易者来说是一种误导,相对最大回调来说最大亏损也是一个过于简单的指标。但如果由于某些特殊原因(比如说,缺少资金、公司限制等),不能够使用多品种的策略组合,那么使用最大亏损和坚持1%~2%的规则是必不可少的指标。
(五)最大回调持续时间(MDD)
这是当价格回调时,前面一个波峰与后面一个波峰之间的最长持续时间。这个时间有助于我们做好熬过漫长亏损期的心理准备。
(六)最大连续亏损次数(MCL)
这是在测试时间中所经历的连续亏损的最大次数。类似于最大回调持续时间显示了系统到达更高的波峰的能力,最大连续亏损次数给了交易者提示:要获得一定的净盈利可能需要经历多少次的连续亏损。
(七)盈利与最大回调之比(P:MD)
这是平均盈利与最大回调的比值。比值越高,系统的盈利能力越强。我们可以认为这个指标是最重要的指标,因为它直接衡量了获得一定盈利所需承受的风险。
(八)盈利亏损比(P:L)
这是平均盈利与平均亏损的比值。这个比值越大越好。趋势跟随系统应当有比较高的P.L值,因为它们的盈利次数比较少。也就是说,小亏大盈是产生好的P.MD值的关键因素。相对来说,这些比值在均值回归系统中不会太大,但均值回归系统中相对较高的盈利次数可以弥补这一点。
(九)胜率(%W)
这是盈利交易次数占总的交易次数的比例。就像前面所说的一样,趋势跟随系统的胜率比较低,均值回归系统往往拥有比较高的胜率。这一指标也称之为“系统的成功率”。
(十)时间百分比(T%)
这是系统中有头寸的时间占所有时间的比例。如果其他条件一样的话,我们倾向于一个比较低的时间百分比,这样在获得同样回报的情况下,资金不会被占用太长的时间。
(十一)交易机会
这是系统中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提供的交易次数。如果其他条件一样的话,我们倾向于一个比较多的交易机会,这样在投入同样资金的情况下,回报会更多。
要想对这么多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这涉及运筹学理论的多目标决策问题,这是个相当复杂的工作,一般的投资者很难做到,并且得到的结论也是基于对“历史”的分析,对未来也不一定是完全适用的。我本人的观点是,根据投资者自己的资金状况和性格特点,对某些指标有所侧重。我们后面的内容还会结合具体的实例加以详细地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