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选择恶性竞争的公司股票——商业属性的共同特征
admin
|为什么对人类社会如此重要的汽车业、航空业和纺织业当面对它的投资者的投资回报时却出现赔本赚吆喝的局面呢?巴菲特终于彻底明白了,这是该类产业商品型产品价格恶性竞争的商业属性使然:
“一般来说,若企业处在产业面临供给过剩且为产品一般商品化的情形时,便极有可能发生获利警讯,若客户不在乎其所采用的产品或服务由谁提供,成本与价格由完全竞争来决定,如此,产业铁定面临悲惨的下场,这也是为什么所有厂商皆努力强调并建立本身产品或服务的差异性,这种做法在糖果有用(消费者会指明品牌)而砂糖却没有用(难道你听过有人会说:‘我的咖啡要加奶精和某某牌的砂糖’吗?)。在许多产业就是无法做到差异化,对大部分生产销售已完全商品化的公司来说,不可避免的结局是,持续的产能过剩无法控制价格滑落导致获利不佳,当然产能过剩会因产能缩减或需求增加而自我调整,而不幸的是这种修正的过程却是缓慢而痛苦的,当产业好不容易面临反弹时,却又是一窝蜂全面扩张的开始,不到几年又必须面对先前的窘况。”(摘自巴菲特1982年致股东的信)
这是巴菲特股东信中第一次开始系统总结一般商品型价格竞争产品企业的商业属性特点,我们从中得到的启发要点是:
(1)产品有大量生产者,实际生产能力过剩。
(2)产品无差异化,类似的替代产品多。有些产品根本就无法差异化,如砂糖。
(3)由于价格竞争产品呈明显的低利润特征,资产的收益率低,净资产收益率低于10%。
(4)产品的品牌意义不大,差异性小,顾客选择该类产品主要看价格高低。
(5)收益几乎完全依赖管理层有效利用公司的资产,如工厂、设备,而不是无形的专利、品牌及商标。
(6)这类企业受经济景气度影响很大,经济上升期尚有一定的利润,一旦经济不景气,便处于亏损的边缘。
(7)当开始有利润时,一窝蜂似的产能扩展使行业的景气仅维持很短的时间。
投资这种类型的企业,其结果只能是两种:
“在一个没有管制的商品标准化产业,一家公司不是降低成本增加竞争力,就是被迫倒闭关门。”(摘自巴菲特1994年致股东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