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
手机网
格雷厄姆网网站欢迎您!
广告

白银工业地位与白银产量与白银价值解读

2024-06-28 17:15 来源:未知 作者: admin
分享到
关注格雷厄姆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格雷厄姆网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格雷厄姆网在线客服

   白银工业地位与白银产量与白银价值解读
   白银,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其价值早在公元前7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时期就开始为人们所认识。白银在历史上曾经与黄金一样,作为许多国家的法定货币,具有金融储备职能,也曾作为国际重要的支付手段。

独特属性:奠定白银的工业地位

   白银,即银,化学符号是Ag,来自拉丁文Argertum,是“浅色、明亮”的意思。印加文明称银为“月亮的眼泪”。纯银颜色白,质地柔软,掺有杂质后变硬,颜色呈灰、红色。纯白银密度10.5克/立方厘米,熔点961.93摄氏度,溶于硝酸、硫酸中。在自然界中,虽然也存在单质的银,但是绝大部分的银,都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银有良好的延展性,仅次于金,可以碾压成只有0.3微米厚的透明箔片,1克纯银颗粒可以拉成约2000米长的细丝。
   银的导热性和导电性在金属中名列前茅。因此,今天无所不在的无线电系统,其中重要的元件在焊接时要用银作焊料,各种自动化装置、火箭、潜水艇、计算机、核装置以及通信系统,其大量的接触点通常都用白银制造。
   银的化学稳定性比较好,与水、大气中的氧不会发生剧烈的反应;但是,久置空气的银会变黑,失去银白色的光泽,这是因为银和空气中的硫化氢化合成黑色的硫化银所致。
   在常温下,银不能与稀释过的盐酸或硫酸溶液发生反应,但是盐酸、硫酸浓度足够,或在加热的条件下,则会发生反应。
   在常温下,银能与稀释过的硝酸溶液发生反应。另外,在常温下,银与氟、氯、溴、碘、砹等卤素也会发生缓慢的化学反应,生成卤化物:暗棕色的氟化银、白色的氯化银、黄色的溴化银、橙色的砹化银。
   银对光的反射性达到91%,因此被用于制造感光材料,应用于摄影、首饰等方面。
   与黄金相比,白银更早地应用于造币,进入流通领域,很多国家的货币历史上出现过银本位时代,都曾把银币作为主流货币。因此,自古以来,白银就与黄金一起,被当成财富的象征。

技术革新:提升白银的产量

   白银的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银矿的采掘技术和白银的提炼技术都不断发展和提高。在16世纪初,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进而墨西哥、玻利维亚和秘鲁的银矿相继被发现,世界白银的生产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从此白银的提炼技术快速升级,白银的利用率也相应得到很大提高。
   特别是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白银生产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人们不仅奠定了白银生产的坚实基础,也让银矿开采行业加速发展起来。如今,白银的开采技术已经更加成熟,每年的供应量都保持稳定增长,以满足与日俱增的市场需求。
   17世纪70年代,每年的白银产量大概为2300吨。进入19世纪,工业革命爆发,采矿技术升级,包括蒸汽钻井、采矿、脱水、托运等技术也得到很好的改善,这使得白银年产量达到3400吨。
   这段时期是北美崛起的时间。美国境内新矿的发现让全球产量增加不少,尤其是内华达州的康斯托克矿、科罗拉多州以及犹他州的一些银矿。与此同时,澳大利亚、中美洲以及欧洲也在全球产量增加中居功至伟。
   在随后的1900~1920年,加拿大、美国、非洲、墨西哥、智利、日本及其他部分国家和地区相继发现新矿,白银产量也因此扩大一半,达到每年5400吨。
   20世纪早期的许多技术进步,让世界各地白银产量都有所提高。到18世纪末期,世界上许多高级矿石都已经被耗尽,这些技术的进步显得格外有意义。各种应用技术的不断成熟,也使产业的技术进入发达阶段。这些进步技术主要包括:
   (1)批量采矿方法,包括应用于地表和地下的方法,能够处理大量含银的低等级矿石。
   (2)提炼技术,能够从矿石中分离出不同种类的金属浓缩液。
   (3)改进矿石分离技术,尤其是从含铅、锌、铜等金属的浓缩液中分离出银的浮选技术。
   (4)改进电解精炼技术,能够从精炼黏土中分离出银和其他金属,也逐渐成为提炼银的一个重要来源。
   这些技术的升级与革新,使得20世纪的白银产量以爆炸式增长。进入21世纪,全球白银总量保持相对平稳的增长。2004年,银产量为19066吨,到了2009年,银产量为22071吨。平均每年增加4%的产量。
   近几年,银废料有所减少,这都要依赖于提炼技术的提高。在可见的未来,白银的产量提升将主要依赖技术的提高。因此,在进行白银投资的时候,我们应该关注采矿技术的革新和应用。

储量有限:决定白银的价值

   世界主要产银国的产银量都比较稳定,其中秘鲁、墨西哥、中国和澳大利亚是排名世界前四的产银大国,前三大产银国从2005年至今的产量均保持在2000吨以上,而澳大利亚的产银量也多年保持在1500吨以上。这四大产银国对世界白银的供应都有重要影响,下面介绍这四大产银国的大体情况:
   (1)秘鲁:世界上最大的白银生产国。其矿山银产量保持多年的增长态势,2004年以来一直维持在3000吨以上。秘鲁全国共有40多个产银矿山,多为银铅锌矿山和金银矿山。产银较多的有乌丘查库、阿尔坎塔、安塔米纳、塞罗德帕斯科、基鲁维尔等。
   (2)墨西哥:世界第二大白银生产国。2007年起矿山银产量超3000吨,2009年矿山银产量占世界总量的14.8%,墨西哥全国有30多个较大的银矿山,包括普罗阿诺、蒂萨帕、圣马丁等。
   (3)中国:世界第三大白银生产国。多年来矿山银产量节节攀升。据国内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总产量达到11617吨,银产量主要来自铅锌矿和铜矿。白银资源分布广泛,但探明储量相对集中。目前已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现并探明有银矿储量,但主要集中在江西、云南、广东、内蒙古、广西、湖北、甘肃。全国600多个银矿床除西部唐古拉山、昆仑山等地区外,北从黑龙江、大兴安岭,向南到海南岛,西至滇西、藏东,西北到天山、阿勒泰,都有银矿床分布。
   (4)澳大利亚:世界第四大矿山银生产国。近年来其矿山银产量变化起伏较大,银产量主要受控于铅锌矿。2009年原生银矿和铅锌矿的白银产量均在下降,导致总产量下跌15%。坎宁顿矿山是该国最主要的、最大的白银矿山企业,但2009年坎宁顿矿山的生产量减少到1050吨。
   除以上四大产银国外,智利、波兰、美国、加拿大、哈萨克斯坦、玻利维亚和俄罗斯等,也是世界主要的产银国。
   白银的地下储量比黄金大一些,但因为银矿为伴生矿,并不好开采,再加上白银在工业领域的用量非常巨大,使得市场供应非常紧张。据美国地质局称,全球的白银储量仅够使用14年。

广告

热门搜索

相关文章

广告
|黄金白银学院 频道

白银工业地位与白银产量与白银价值解读

admin

|
   白银工业地位与白银产量与白银价值解读
   白银,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其价值早在公元前7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时期就开始为人们所认识。白银在历史上曾经与黄金一样,作为许多国家的法定货币,具有金融储备职能,也曾作为国际重要的支付手段。

独特属性:奠定白银的工业地位

   白银,即银,化学符号是Ag,来自拉丁文Argertum,是“浅色、明亮”的意思。印加文明称银为“月亮的眼泪”。纯银颜色白,质地柔软,掺有杂质后变硬,颜色呈灰、红色。纯白银密度10.5克/立方厘米,熔点961.93摄氏度,溶于硝酸、硫酸中。在自然界中,虽然也存在单质的银,但是绝大部分的银,都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银有良好的延展性,仅次于金,可以碾压成只有0.3微米厚的透明箔片,1克纯银颗粒可以拉成约2000米长的细丝。
   银的导热性和导电性在金属中名列前茅。因此,今天无所不在的无线电系统,其中重要的元件在焊接时要用银作焊料,各种自动化装置、火箭、潜水艇、计算机、核装置以及通信系统,其大量的接触点通常都用白银制造。
   银的化学稳定性比较好,与水、大气中的氧不会发生剧烈的反应;但是,久置空气的银会变黑,失去银白色的光泽,这是因为银和空气中的硫化氢化合成黑色的硫化银所致。
   在常温下,银不能与稀释过的盐酸或硫酸溶液发生反应,但是盐酸、硫酸浓度足够,或在加热的条件下,则会发生反应。
   在常温下,银能与稀释过的硝酸溶液发生反应。另外,在常温下,银与氟、氯、溴、碘、砹等卤素也会发生缓慢的化学反应,生成卤化物:暗棕色的氟化银、白色的氯化银、黄色的溴化银、橙色的砹化银。
   银对光的反射性达到91%,因此被用于制造感光材料,应用于摄影、首饰等方面。
   与黄金相比,白银更早地应用于造币,进入流通领域,很多国家的货币历史上出现过银本位时代,都曾把银币作为主流货币。因此,自古以来,白银就与黄金一起,被当成财富的象征。

技术革新:提升白银的产量

   白银的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银矿的采掘技术和白银的提炼技术都不断发展和提高。在16世纪初,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进而墨西哥、玻利维亚和秘鲁的银矿相继被发现,世界白银的生产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从此白银的提炼技术快速升级,白银的利用率也相应得到很大提高。
   特别是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白银生产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人们不仅奠定了白银生产的坚实基础,也让银矿开采行业加速发展起来。如今,白银的开采技术已经更加成熟,每年的供应量都保持稳定增长,以满足与日俱增的市场需求。
   17世纪70年代,每年的白银产量大概为2300吨。进入19世纪,工业革命爆发,采矿技术升级,包括蒸汽钻井、采矿、脱水、托运等技术也得到很好的改善,这使得白银年产量达到3400吨。
   这段时期是北美崛起的时间。美国境内新矿的发现让全球产量增加不少,尤其是内华达州的康斯托克矿、科罗拉多州以及犹他州的一些银矿。与此同时,澳大利亚、中美洲以及欧洲也在全球产量增加中居功至伟。
   在随后的1900~1920年,加拿大、美国、非洲、墨西哥、智利、日本及其他部分国家和地区相继发现新矿,白银产量也因此扩大一半,达到每年5400吨。
   20世纪早期的许多技术进步,让世界各地白银产量都有所提高。到18世纪末期,世界上许多高级矿石都已经被耗尽,这些技术的进步显得格外有意义。各种应用技术的不断成熟,也使产业的技术进入发达阶段。这些进步技术主要包括:
   (1)批量采矿方法,包括应用于地表和地下的方法,能够处理大量含银的低等级矿石。
   (2)提炼技术,能够从矿石中分离出不同种类的金属浓缩液。
   (3)改进矿石分离技术,尤其是从含铅、锌、铜等金属的浓缩液中分离出银的浮选技术。
   (4)改进电解精炼技术,能够从精炼黏土中分离出银和其他金属,也逐渐成为提炼银的一个重要来源。
   这些技术的升级与革新,使得20世纪的白银产量以爆炸式增长。进入21世纪,全球白银总量保持相对平稳的增长。2004年,银产量为19066吨,到了2009年,银产量为22071吨。平均每年增加4%的产量。
   近几年,银废料有所减少,这都要依赖于提炼技术的提高。在可见的未来,白银的产量提升将主要依赖技术的提高。因此,在进行白银投资的时候,我们应该关注采矿技术的革新和应用。

储量有限:决定白银的价值

   世界主要产银国的产银量都比较稳定,其中秘鲁、墨西哥、中国和澳大利亚是排名世界前四的产银大国,前三大产银国从2005年至今的产量均保持在2000吨以上,而澳大利亚的产银量也多年保持在1500吨以上。这四大产银国对世界白银的供应都有重要影响,下面介绍这四大产银国的大体情况:
   (1)秘鲁:世界上最大的白银生产国。其矿山银产量保持多年的增长态势,2004年以来一直维持在3000吨以上。秘鲁全国共有40多个产银矿山,多为银铅锌矿山和金银矿山。产银较多的有乌丘查库、阿尔坎塔、安塔米纳、塞罗德帕斯科、基鲁维尔等。
   (2)墨西哥:世界第二大白银生产国。2007年起矿山银产量超3000吨,2009年矿山银产量占世界总量的14.8%,墨西哥全国有30多个较大的银矿山,包括普罗阿诺、蒂萨帕、圣马丁等。
   (3)中国:世界第三大白银生产国。多年来矿山银产量节节攀升。据国内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总产量达到11617吨,银产量主要来自铅锌矿和铜矿。白银资源分布广泛,但探明储量相对集中。目前已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现并探明有银矿储量,但主要集中在江西、云南、广东、内蒙古、广西、湖北、甘肃。全国600多个银矿床除西部唐古拉山、昆仑山等地区外,北从黑龙江、大兴安岭,向南到海南岛,西至滇西、藏东,西北到天山、阿勒泰,都有银矿床分布。
   (4)澳大利亚:世界第四大矿山银生产国。近年来其矿山银产量变化起伏较大,银产量主要受控于铅锌矿。2009年原生银矿和铅锌矿的白银产量均在下降,导致总产量下跌15%。坎宁顿矿山是该国最主要的、最大的白银矿山企业,但2009年坎宁顿矿山的生产量减少到1050吨。
   除以上四大产银国外,智利、波兰、美国、加拿大、哈萨克斯坦、玻利维亚和俄罗斯等,也是世界主要的产银国。
   白银的地下储量比黄金大一些,但因为银矿为伴生矿,并不好开采,再加上白银在工业领域的用量非常巨大,使得市场供应非常紧张。据美国地质局称,全球的白银储量仅够使用14年。


黄金白银学院